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7 08: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B)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全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八角金盘为灌木或小乔木,四季常青,叶片硕大,叶形优美,浓嵊光亮,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下图1为湖北省成宁市某学校(114.04°E,29.56°N)教学楼平面田,A、B两处为教学楼花坛内种植的八角金盘,花坛内其他处主要是草坪,实际发现,A处长势较差,B处长势较好,图2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八角金盘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
A.喜阴 B.耐寒 C.耐旱 D.喜光
2.在我国,八角金盘适合种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背藏高原 D.西北地区
3.根据右图判断,该学校一年中昼长夜短,昼渐长的时期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992年,我国找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为了满足神舟系列我人航天器返回舱返回的要求,设定了四三子旗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作为主、副着陆场。近年来,返回舱对着陆场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栽人飞船完成长达半年的我国第二次天宫空间站之旅,在东风着陆场(41°37′43″N,100°0′28″E)成功着陆。1小时后,航天员开始出舱。图3是我国载人航天着陆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航天员开始出舱时,当地地方时最接近( )
A.8时 B.9时 C.10时 D.11时
5.返回舱对着陆场依赖性降低的原因是( )
A.着陆场场站面积大,着陆难度小 B.着陆场地形平坦,搜寻条件好
C.返回舱返回地面方式彻底改变 D.返回舱返回地面时间更加灵活
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4中( )
A.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7.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非洲赤道以北的动物向南迁徙 B.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淖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图5为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垂直上开、流水侵蚀
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
9.早期人类活动都选在河流阶地,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洪满较少 C、土莱肥沃 D、气候湿润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如图6所示)位于广东省部关东北侧的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到,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晚白圣北时斑的红息河物相砂砾岩。图7为岩石园物资循环示老国,甲、乙、丙、丁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广东省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流水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侵蚀
11.图2中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 )
A.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B.交通建设限制性因素较少
C.冲积平原处聚落分布稀疏 D.耕地破碎,聚落的规模较小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热带雨林。田8为世界部分热带雨林分布区示意用,完成下面小题。
13.西双版纳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北印度洋暖流影响 B.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C.位于云贵高原最南部 D.处横断山脉背风坡
14.西双版纳的河谷常出现一种景观:谷底为常绿阔叶林,河谷两侧山腰却出现雨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谷底光照不足 B.山腰降水充足
C.冬季河谷出现逆温 D.夏季河谷出现焚风
图9为春季W时刘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未来几天图中低压中心向渤海移动。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气温高低:AC.移动速度快慢:乙<丙 D.未来几天,B踫由信南风变为信北风
16.与P气压中心成因相同的是( )
A.夏季城中心区的低压 B.冬季亚洲的中度低压
C.冬季的副极地低气压 D.夏季的副热带高气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沿海地区的气候往往受到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材料一图10为日本新潟与美国旧金山地理位置及太平洋洋流示意图。
村料二下表为日本断鸿和美国旧金山气湿、降水量资料。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新潟 2.2 5.0 10.9 16.1 20.2 24.3 26.2 21.6 15.5 9.9 4.9
旧金山 11.2 11.8 13.1 14.5 16.4 17.1 17.6 18.1 16.1 12.7 9.7
降水 新潟 129.1 103.0 92.1 98.1 117.2 181.8 133.9 157.4 158.7 197.0 219.3
旧金山 80.5 77.7 34.8 4.8 2.8 0.8 1.3 5.1 31.0 72.6 78.5
(1)据图、表可以推断,新褊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气候,旧金山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每空1分,共2分)
(2)新潟与旧金山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请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3)比较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图1山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梅里达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被。
材料三:奥里诺科河是南美洲第三大河流,千流年平均输沙量达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
材料四: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的形成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盛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
(1)简析梅里达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奥里诺科河干流输沙量大的原因。(6分)
(3)说明拉尼娜现象出现期间,甲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变化。(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图12为A、B、C三幅地质构造图。
材科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倒河流上游段的現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囊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3(上)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示意田。图13(下)河流嫠夺过程及囊杏地貌形态示意图。
(1)材料一中,A图所示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A图所示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每空1分,共2分)
(2)材料一中B图所示的地表形态是__________,C图所示此质构造是__________。A、B、C三类地质构造中,易于找到地下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每空1分,共4分)
(3)根据材料二,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6分)
(4)根据材料二,从水位、生物多样性、土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6分)
2022—2023学年上学期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B卷
参 考 答 案
1.A 2.B 3.D 4.C 5.D 6.A 7.B
8.B 9.C 10.A 11.C 12.D 13.B 14.C
15.D 16.A
17.(16分)【答案】
(1)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2分)
(2)新潟夏季气温偏高,降水较多,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流经的日本暖流影响(4分)。旧金山夏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少,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4分)。
(3)冬季新瀉的气温低于旧金山。冬季新瀉受来自高纬内陆的西北风影响,而旧金山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南风影响。(6分)
18.(18分)【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量大;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6分)
(2)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雨季时,河流含沙量大。(任意答出3点6分)
(3)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大西洋西部水温上升,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增加;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降水增多;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任意答出3点,得6分)
19.(18分)【答案】
(1)中间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每空1分,共2分)
(2)谷地 断层 B C(每空1分,共4分)
(3)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6分)
(4)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