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4.1.1喀斯特地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四章: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四章 地貌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河流地貌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分别有哪些景观?
3.请你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用时
5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66-68,思考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如_______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______和______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自学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 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 地 表 和 地 下 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______喀斯特地貌和_____喀斯特地貌。
自学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自学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2.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 地表 喀斯特地貌和 地下 喀斯特地貌。
看视频找出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来源?
2.喀斯特地貌主要是什么岩石?这种岩石有什么性质(特点)?3.中国哪些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看视频找出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来源?
2.喀斯特地貌主要是什么岩石?这种岩石有什么性质(特点)?3.中国哪些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一、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1.喀斯特地貌形成有几步?
2.喀斯特地貌是什么沉积而成?
3.喀斯特地貌是什么岩石为主?
4.喀斯特地貌为什么会被雨水(流水)溶解侵蚀
看动画演示,思考下列问题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第1步: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第2步:石灰岩抬升至地表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第3步:石灰岩被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是雨水或流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或裂隙流动而“刻画”出来的凹槽。
特点: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间凸起的部分称为石芽。
溶沟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是雨水或流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或裂隙流动而“刻画”出来的凹槽。
特点: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间凸起的部分称为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芽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是雨水或流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或裂隙流动而“刻画”出来的凹槽。
特点: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间凸起的部分称为石芽。发育良好的石芽群叫石林。
云南省路南石林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底部平坦。
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图为罗平坝子·油菜花海
坝子:
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气候
灌溉
地势
便利
温和
平坦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是基部相连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峰丛顶部多呈圆锥状,峰与峰之间多为马鞍形。
峰林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坡度陡。
峰丛、峰林
一、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孤峰是峰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再发展可能成为残丘。
峰丛
峰林
孤峰
孤峰
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分别有哪些景观?
3.请你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4.请你描述石钟乳、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用时
2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66-69,思考下列问题: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____为主。
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______、____或____;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____。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____。
自学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 洞为主。
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 钟 乳、石 幔或石 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 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 柱。
一、喀斯特地貌
自学检测
看视频找出下列问题:
1.贵州地下溶洞是()塑造的?
2.霸王盔形成的时间是()?
3.石笋是由它正上方的()形成?
看视频找出下列问题:
1.贵州地下溶洞是()塑造的?
2.霸王盔形成的时间是()?
3.石笋是由它正上方的()形成?
类型 景观 特征 高度
地表 喀斯特 溶沟 长条状或网格状 相对高度不超过3米
洼地 底部平坦 直径一般大于100米
峰丛 基部相连的,顶部呈圆锥状,峰与峰间呈马鞍状 相对高度200-300米
峰林 没有基座,坡度陡 相对高度100-200米
孤峰 独立,形态一般为塔状 相对高度10米-100米
残丘 独立小丘
类型 景观 特征
地下 喀斯特 溶洞 沿着岩层的裂隙或断层地带发育形成溶洞,“大厅式”。
石钟乳 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石钟乳与石笋相连
地下河 溶洞和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水流。
一、喀斯特地貌
3.地表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有利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一、喀斯特地貌
3.地表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
3.地表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有利/不利 影响
有利影响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不利影响 农业:地表水缺乏,土壤较贫瘠。
交通: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活动: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1)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2)地貌:大窝凼中间为洼地,四周为峰丛围绕。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符合建设要求,工程开挖量小。
②大窝凼底部有裂隙,与暗河相连,坑底排水通畅,节约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答: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处于洼地与地下暗河相连,排水条件好。
课堂小结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河
溶洞
一、定义与成因
二、地貌形态
洼地 峰丛 峰林
残丘 孤峰
溶沟 石芽 石林
中间突出
发育
进一步发展
边缘
进一步溶蚀
顶部:石钟乳、石幔、石帘
底部:石笋
石柱
向下发育
向上发育
(1)a为?________,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b为?________,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________,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c为?________,d为?________,是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
当堂训练
溶沟 洼地 坝子 峰丛 峰林
当堂训练
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 )A.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
B.地势高,气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
C.山高谷深,山河纵列
D.河流纵横,沼泽广布
A
(2021·河北省武强县武强镇中学高一月考)“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当堂训练
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右图为小王同学去云南旅游后绘制的石林素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云南石林形成条件有( )
①地形崎岖、破碎 ②石灰岩广布
③气候温暖湿润 ④多地下暗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当堂训练
4.北京房山区也存在深厚的碳酸岩分布区,却没有形成云南那样的石林,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喀斯特地貌发育方式与强度不同
B.春季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强烈
C.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D.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起主导作用
A
第4题,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都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比南方地区少,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也不如南方地区丰富,所以难以形成像南方地区那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发育方式与强度不同,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与流水溶蚀有关,B项错误;北方地区流水侵蚀作用不如南方地区显著,C项错误;地貌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错误。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6.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沉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D
B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