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7 16: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
目 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3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涉及隋唐政府在承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与创新,其核心理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选官制度方面,科举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二是在中枢政务机构方面,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三是在赋税制度方面,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教材与史实叙述为主,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立意是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4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均有所提升,通过初中的学习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但本课要求理解制度变革的内容较深,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前后联系,理解制度的因循变革和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并认识到隋唐制度的创新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体制、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教学难点:
比较隋唐制度与之前的差别,理解其创新之处;理解制度的变革规律,体会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谈话法
小组讨论法
史料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设计意图】
集体朗读诗句,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时间 制度 方式 标准
先秦 世卿世禄制 世袭 血缘
秦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
汉 察举制 自下而上推荐 品行
魏晋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评定等级授官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考试 才学
先秦----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梳理先秦至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使新旧知识得以衔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对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的概括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思考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九品中正制
根据问题导引,学习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内容、标准和影响,并根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结合与史料,强化学生对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和科举制发展历程的认识,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活动——科举制
学生学习教材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背景、发展、标准和意义,并根据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并总结科举制对的历史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史料,能够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利用表格的形式,学生从对比中掌握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突破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辩证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结合材料及所学,掌握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史料,能够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以及。同样利用表格的形式,学生从对比中认识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区别,从而掌握两税法的创新之处,突破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结:为了检验本课的教学效果,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
2.作业:课下搜集科举制在唐朝之后发展的有关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
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课进行主体升华,是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对本课的认识。
(三)小结作业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板书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选官之变: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中枢之变: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3.赋税之变:租庸调制 两税法
八、说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着新方法,如调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深化制度创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等等。
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有不足。本课展示材料较多,但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给予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没能有效达到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目的,也没能充分和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师生互动较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培养也需要提高。
感谢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