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它是一篇纯美小说,
而又贯注着一种民族精神。
——郝宇民《名作欣赏》
壹
了解“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贰
体会文中对话描写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叁
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肆
对诗体小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目标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知人论世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他们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
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背景补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洋淀芦苇丛,淀与淀之间壕沟相连,成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雁翎(líng)队”以芦苇做掩护,乘小船来往于苇田壕沟,神出鬼没,歼灭敌人,袭击日军汽艇,粉碎了敌人用津保航线运输军用物资扫荡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白洋淀回到人民手中,随着“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队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等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白洋淀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初读感知 整体把握
1.简要概括全文故事情节。说说读文之后,你的感受。
2.全文以空行标明了小说的三大部分,请用四字句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概括情节
一句话概括——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农村妇女送夫参军,自己也成长为勇敢的战士的故事
初读感受
战争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看不到炮火连天,看不到残壁断垣,
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雨腥风,
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花,
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明朗、美丽……
充满了诗情画意…
初步认识本文的特点
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阅读文本,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小说层次清晰,全文以空行标明了小说的三大部分, 请用四字句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送夫参军(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歼敌 (高潮、结局)
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荷花淀
开端——夫妻话别
发展—— 探夫遇敌
高潮结局——助夫杀敌
荷花淀
夫妻话别
(开端)
探夫遇敌
(发展)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送夫参战)
(感受战争)
(投身战斗)
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不舍—克制—支持
紧张—沉着—机智
观战—思战—参战
说说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这一群白洋淀妇女她们的心路历程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社会生活
烘托
塑造
刻画
反映
小 说
环境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描写
思考:
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看这些对话体现出水生嫂及这一群水乡妇女怎样的人物形象。
赏析文中对话描写
人物语言及性格
情节 对话 性格
夫妻夜话
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二问:“他们几个呢?”
三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四问:“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嗯。”“嗯,还有什么?”
关切责备
聪明智慧
柔中有韧
嗔怪关心
自豪埋怨
勇挑重担
爱的理解
情深意重
温柔和顺
水生嫂的形象
这部分十分富于生活情味的对话和行为细节表现出
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简洁传神,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体贴温柔、善解人意、思想积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
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情节 对话 性格
商量探夫
1.聪明含蓄机智伶俐
2.心直口快爽朗直率
3.性急冒失
4.腼腆忸怩羞涩
乐观可爱的水乡女儿群体形象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3.“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4.“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情节 对话 性格
胜利之后
1.不甘落后
2.追求进步
追求平等
3.勇敢自信
1.“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2.“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3.“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4.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5.“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小说塑造了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形象:
人物形象归纳:
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群体形象。
水生嫂等人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她们勤劳善良、勇敢质朴,明大义,识大体。她们深爱丈夫,但在国难当头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
【五、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经历了荷花淀伏击战后,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对丈夫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投身抗战行列来。
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及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不仅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了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形象:
夫妻之情
家国之爱
作品的对话描写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使人读后“如见其人”。
①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
③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
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思考:
赏析环境描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这样的如荷花一般水灵而又坚强的女子?文章哪些段落能让你感觉到小说的环境美
划出景物描写的段落,分析描写特点
1、第一至三自然段
2、第40自然段
3、第61自然段
赏析环境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字文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第1段)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第3段)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第40段)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第61段)
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②人物: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水生嫂就在这样和平宁静的气氛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③情节: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1、第一至三自然段
思考3: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赏析环境
2、第40自然段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①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儿失望、有点儿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了感染,增强了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也渲染了一个恬淡、宁静、令人陶醉的诗意氛围,为下文的紧张、激烈作了铺垫。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正午风光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景和人高度契
3、第61自然段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威武雄壮。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环境的特点(体现内容),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
日光下的荷花淀
赏析环境
月下白洋淀
正午淀上风光
日光下的荷花淀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诗 化 的 景物
情景相生
诗情画意
化景为情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烘托心情
暗示情节
小结:环境描写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件、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一已经战胜了得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主题:
我喜爱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孙犁
作品主题“重在讴歌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爱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正如孙犁所言:妇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
至于读者,“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那是因为他们看到“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另一方面,以妇女为中心,较之以男人为中心,主题更为深刻,更具时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动千万名读者,因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泽东语)
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小结:“诗体小说”
①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②人物无姓名、肖像模糊——虚化
③写作视角独特,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纯美,富有诗情画意——诗化
小结:“诗体小说”
补充:
环境描写作用
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04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照应开头或上文。
03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02
环境本身:首先要归纳该处环境的特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