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四)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四)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11: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七单元
学习任务群(四)
语文 必修下册
元春省亲
贾政生辰,亲友相庆之时,宫中传来喜讯,贾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且被皇帝恩准,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可以回家省亲。为迎接元春,贾家决定在府内修建省亲别院大观园。
元春省亲前一日,贾府上下皆不曾睡。上元之日,五鼓时分(即凌晨三点至五点)贾府众人就在府外等候,候至戌时(晚七点到九点)初,一阵隆重的排场过后,元春才乘着凤舆缓缓而来。
元春乘轿进了大观园,只见园内金碧辉煌,说不尽的富贵风流,令久居皇宫的元春也连连感叹。之后,她来到贾母正 室,叹息自己进入深宫之中,母女姊妹相见困难,又以相见之后父母都顾忌良深、不能承欢膝下为憾。元春与祖母、母亲叙离别之情、家务私情时,贾政至帘外问安,恭敬地以外臣之礼奏说家事,元春更觉伤感。元春与弟弟宝玉情同母子,遂令他来见面。
元春参观大观园,听说其中的诗联匾额多是宝玉所题,大喜,但她将“天仙宝境”改为“省亲别墅”。游园完毕,元春令众兄弟姊妹赋诗。宝钗和黛玉才华出众,夺得头筹,两人见
宝玉很费精神,便帮他遣词作诗。观戏之后,元春将礼物赐予家人。次日已丑(凌晨一点到三点)正三刻,元春省亲完毕,回宫。
【多维解读】
1.牺牲者。元春被封为贵妃,作为代表皇室的一个成员,她
在贾家中是处于特殊的最高位置上。元春是庇荫着贾府的
大树,是贾府的政治资本,是贾府光荣显赫的象征。元妃
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她却被幽
闭在皇家深宫内“不得见人的去处”,人性被遏制。她是贾
府荣华富贵的牺牲者,在皇宫内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
2.繁华易逝。贾府所建省亲别院大观园就连久在皇宫的元春
也大为感叹,可见当时贾府处于鼎盛繁华之时。可惜随着
元春的早逝,贾府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世事难料,繁华易
逝,名利钱财均为身外之物,若把追名逐利看成生命的终
极目标,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宝钗扑蝶
那日正值芒种节,是祭拜花神的日子。在这桃李满园、春意盎然的时刻,众姐妹们聚在园子里玩耍,唯独不见黛玉,于是宝钗主动提出要去找黛玉来。当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发现宝玉先一步进去了,宝钗便站住,心想此刻自己若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想着,便抽身回来。
她刚要去寻别的姊妹,在花丛中发现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便从袖中取出扇 子,想要扑蝶来玩耍。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将要过河去。
宝钗便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自己已是香汗淋漓,也无心扑蝶了。她刚想返回,只听亭子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小红和坠儿的对话,说的是贾芸捡到了小红的手帕,向她索要定情信物的事,坠儿赌咒说自己绝不泄露这件事,两人说着便要打开窗子。宝钗为避嫌疑,急中生智,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 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小红和坠儿看见宝钗,怔在原地。宝钗看见她们,便问她们把黛玉藏哪儿了,并说刚才看到黛玉蹲在这里弄水,只见她朝东一绕便不见了,说着,她往亭子里找了找,便抽身离开。
小红和坠儿愣在原地,她们都对宝钗的话信以为真,以为黛玉把刚才的对话听了去,便不安起来。
【多维解读】
1.少女之心。宝钗虽一贯平和稳重,擅长克制自己的天性,
但她毕竟是个少女,也有少女那颗活泼跳跃的心和不甘寂
寞的情怀。当她手持香扇,亦步亦趋,兴冲冲地追逐蝴蝶
时,她又回到了最真实而自然的自己,在美好的大自然面
前她完全释放出天真烂漫的天性,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2.无心之过。宝钗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话,来不及
避让,临危不乱,立即编出谎言哄骗她们。这应该是她出
于保护自己的无心之举,本无可厚非,也足以显示她的聪
明机灵。但她确实“嫁祸”给了黛玉,客观上对黛玉造成
不良影响,这是一向“识大体” “不得罪人”的宝钗无法抹
去的一笔污点。
晴雯撕扇
虽是端午佳节,但宝玉的心境却很糟糕,一连串不遂心的事让他很郁闷,于是自己在房中长吁短叹。这时晴雯来给宝玉换衣服,不小心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此时心情糟糕之极,一腔无名火趁机宣泄出来,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偏偏晴雯是块暴炭,立马反唇相讥。这下宝玉房内炸锅 了,连带来劝架的袭人也被晴雯说得灰头土脸。最后,宝玉气得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袭人一干丫鬟忙跪下求情,这才作罢。
这一场吵闹之后,宝玉房中诸人都很不自在。这时黛玉过来调侃了几句,才缓和了一下房中的紧张气氛。不久薛大爷请宝玉吃酒,宝玉归来时已带了几分酒意。宝玉为了跟晴雯和 解,说:“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 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嗤嗤撕几半,
宝玉又夺过麝月的扇子,递给晴雯,在宝玉的嬉笑和纵容下,晴雯毫无顾忌地撕了几半。后来晴雯满足地笑道:“我也乏 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多维解读】
1.个性之美。晴雯是贾府丫鬟中最具鲜明个性的一个,最具
有强烈的尊严感和反抗意识。晴雯无所顾忌地在贵族公子
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争斗,然而却从灵魂深处曲折地反
映了她的倔强、不肯低头的性格。她敢于对贵族公子说“
不”,充分显示了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
我。即使在那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社会环境里,晴雯
虽地位卑微,但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们证明她具有独立
的人格,她向往平等、公正。
2.真心交友。晴雯和宝玉虽是丫鬟和主子的关系,但又不同
寻常。晴雯并不像袭人等众丫鬟温和顺从,从不以下人的
身份妄自菲薄 ,她看待宝玉是因为宝玉这个人本身,而不
是宝玉的身份。宝玉也和一般主子不同,他跟人交往注重
的是性情志趣,并不以身份、利益等做考量。宝玉的这份
不同流俗与晴雯的率真天性使他们成为真心而平等的朋
友,也留下《芙蓉女儿诔》的赞美。
湘云醉眠芍药裀
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众小姐带上自己的丫头们借机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饮酒行令,湘云屡次被罚酒。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玩了一阵,大家散席,却忽然不见了湘云。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她的影儿,众人便各处去找。一会儿,一个小丫头笑嘻嘻跑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后,便轻轻走过去,
果然看到湘云卧在一处偏僻的石凳上已入梦乡,她满头满身都落了芍药花瓣。扇子掉在地上,也被花瓣埋了一半。一群蜜蜂蝴蝶在她周围飞舞。湘云枕着用手帕包着花瓣的枕头。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叫唤她。湘云仍酒醉不醒,还嘟嘟噜噜地说酒令。众人笑着推她,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慢睁开眼,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她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想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弱不胜,便睡着了。她看到众人觉得羞愧,连忙起身挣扎着同众人来到红香圃(湘云住处),用过水,又吃了两杯浓茶。探春忙命人将醒酒石拿来给她衔在口内,一时又命她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多维解读】
1.诗情画意之美。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美妙图景:环境是诗
意的,湘云是诗意的,落花是诗意的,蜂蝶是诗意的,梦
境也是诗意的……在这个安详而宁静的花的世界,蜜蜂轻
轻的嗡嗡声、湘云梦中的唧唧嘟嘟声与众人的笑声交织在
一起,和谐而又温馨、宁静而又浪漫。这是一幅有声有色
的山水画,是一幅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美人春睡图。
2.天然本性。如果说黛玉身上体现了更多的“自我”特征,宝
钗身上体现了更多的“超我”特征,那么湘云身上所体现的“
本我”特质则少了几分黛玉的过分执着,而多了几分纯洁善
良;少了几分宝钗的冷静克制,却多了几分乐观豁达。她
天真烂漫,豪放不羁,一片天籁,虽身处俗世却能始终保
持着水晶似的天真未泯的“童心”,完整地保留了人类的自
然天性。
尤三姐自刎
宁国府贾赦死的时候,尤二姐便把自己的妹妹尤三姐接 来,帮忙照料家中事务。尤三姐心中早就爱上了一个人,名叫柳湘莲。此人性格豪爽,孤芳自傲,和宝玉十分要好。三姐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
一次,贾琏外出办事,在路上正好碰到柳湘莲。贾琏便向湘莲说媒,湘莲一口应允,并立即解下一把“鸳鸯剑”做信物。贾琏便把剑带给了尤三姐。三姐将剑拔出鞘来一看,原来是二把合体的,一把剑身上刻着“鸳”,一把刻着“鸯”。三姐喜出望外,自信终身有了依靠。
几个月以后,湘莲进京,和宝玉谈起尤三姐,当他听说三姐竟然在宁国府中,心中一惊,跺脚嚷道:“这事不好, 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一席话说得宝玉满脸通红,湘莲自知失言,连忙道歉,两人不欢而散。
柳湘莲赶忙找到贾琏和尤家,说:“我姑姑已经给我订下亲事,没有办法,只得请奉还宝剑。”贾琏一听着了急,叫 道:“这婚姻大事,岂能当作儿戏?既然已经定好,那就不能随意反悔!”湘莲说:“我宁愿受罚,可这门亲事实在不敢从 命。”这时,尤三姐在房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湘莲一定是在贾府中听了什么闲话,把自己也当作了下流人物。
她从床上摘下鸳鸯剑走出来说道:“你们也不必再说了,还你的定礼。”说完泪如雨下,然后使劲拔剑,往颈上一横。顿 时,香消玉殒。湘莲后悔不迭,抚棺大哭了一场,才告辞而 去。
湘莲归去途中见前面有一座破庙,门前坐着一个道士,便抽出宝剑,将那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截发出家,竟跟着那道士飘然而去。
【多维解读】
1.高贵的灵魂。尤三姐虽身份低贱,却不愿像姐姐那样一心
攀高枝,成为公侯子弟的玩物,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却向往着平等、有尊严、两情相悦的生活。她看中孤芳自
傲的柳湘莲,执着地追寻纯真的爱情。当爱情破灭,尊严
受损,她决绝地告别人世。她如烈火红莲一般,美艳,刚
烈而高贵。
2.人言可畏。尤三姐属意柳湘莲,把他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愿意托付终身。然而,柳湘莲听信传言,质疑尤三姐的品
行,遂要求退婚,导致悲剧发生。人言足可畏 ,这样的悲
剧数不胜数。面对纷扰人言,如果多一些客观、理智和独
立的判断,不轻易做决定,那么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
圆满。
贾宝玉:多情公子
悲凉之气遍布华林,呼吸领会者,唯宝玉一人而已。
中国古代社会,王孙公子天经地义应当接受正统教育,加官晋爵,去维持家族的荣耀。宝玉却是一个叛逆,他痛恨男性世界的利欲横流,最不耐烦讲经济学问,“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
宝玉的生活中,美好的女儿世界鲜明对照着以父亲为代表的统治势力:一个纯净,一个污浊;一个明媚,一个阴暗。大观园里的小姐丫鬟,形形色色,各有各的辛酸悲苦,各有各的古怪别致,她们都以真诚纯洁的心包围着宝玉,向他展示出各具风姿的美丽。因而,宝玉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
茫茫尘世,宝玉认为只有女儿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热爱、尊重、崇拜女儿。宝玉对黛玉的爱,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他对黛玉的身世、处境、心性体察最深,《葬花词》尚未吟罢,他已恸倒在山坡之上。就连画上的美人,宝玉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黛玉和湘云对他不满,他会“越想越无趣”。晴雯和袭人吵闹,也会令他伤心、心碎。他热爱这片净土,也尽力维持这方天地的美好。
贾宝玉对一切美好的人物、事物都有情且情深。元春省 亲,众人都沉浸在鲜花着锦的繁华幻影里,独独宝玉为姐姐不由自主的命运悲伤;迎春即将出嫁给卑劣的孙绍祖,
他自去徘徊瞻顾紫菱洲。他欣赏晴雯的率真,纵容她恣意行 事;他敬重妙玉的高洁,对其恭谨而谦卑。他不爱交游权贵,却和秦钟、柳湘莲等人亲近,因为他们大多家世衰落,且有女儿般纯洁的人品。
宝玉是一块顽石,人世间的规矩条框、权力富贵,他都不屑一顾,他的评价标准,只有美不美、好不好。他是爱与美的先觉者。
黛玉死后,宝玉出家,不仅因为他痛失所爱,也因为他心中的美好世界已经毁灭。
【多维解读】
1.多情善感。贾宝玉多情且情深,情是他生命的特质。这也
许源自他有一颗敏感而博爱的心。他总能于繁华中隐约看
到苍凉,内心深处摆脱不了伤感和虚无的阴影。他热爱和
珍重一切美好的事物,却无力呵护,眼看着花落人亡。于
是,多情人免不了成为悲情人。
2.本性至真。贾宝玉是任性之人。他藐视封建礼法,追求自
由和率性而为。他与朋友的交往有一种自然率性,无拘无束
的心灵默契;有一种无视门第,无视贵贱,无视功利需求的
人性本真的认同。他在自己的净土世界中着力摒弃封建世俗
的功利和虚伪,呈现出一种“绝假存真”的清明澄碧。
3.叛逆者。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宝玉出身不凡,是贾氏家
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
则仕”的仕途,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不顾“父
母之命”,执着地追求纯真爱情。这些彰显了他的叛逆者形
象。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行,绝不被当时的世俗和社会所
容。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就预示着向悲剧的结
局越走越近。
林黛玉:花泪诗魂
《红楼梦》的女性世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作为众女儿里的冠冕,黛玉的泪尤其多。
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化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使她五内郁结成一股缠绵不尽之意,于是她堕世历劫,欲倾一生之泪以报恩。然而,她爱上的宝玉却是假的“侍者”,真的“顽石”。这种种的因果与错乱,注定了她的一生是凄婉、悲凉的。
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但不幸父母早逝,被迫寄人篱下。她身体柔弱,才华横溢,脆弱使她敏感忧伤,捷才让她骄傲清高。而无依无凭的身世,又加深了她对世界的疏
离和抗拒。她是自我的、纯真的、鄙弃凡俗的,她同宝玉一 样,也是一个性灵至上,企图挣脱世俗束缚的叛逆者。
黛玉的情只对心中的情人而发,专注而执着。当这纯洁、炽热的“木石前盟”遭遇世俗的“金玉良缘”的强大挑战时,孤苦无依的她只能用所有的泪和血来抵抗。见花掉泪、闻曲心伤的黛玉,看似柔弱,实则刚烈、决然。
黛玉生命的全部就是爱情和诗歌。其爱也真,其诗也真。
黛玉之诗,常给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平凡事物以新奇的构思、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黛玉是将自己的灵魂融进所咏之物中。《白海棠》,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心灵的独白;
《柳絮词》,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菊花诗》三 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而在《葬花词》里,黛玉更是以血泪作墨,感叹身世遭遇,抒发“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愁与悲愤。
“木石前盟”最终敌不过“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成亲之日,黛玉将诗稿焚烧殆尽,泪尽而逝……
【多维解读】
1.美的极致。黛玉像是一个生命的精灵,她是那么地楚楚动
人,一颦一笑似乎都能触动我们心底的声音和渴望。她是
女性柔美的极致,她的柔美中充满了诗意的优雅与韵味,
在这柔美之下,那永不妥协的纯洁灵魂奏响了生命的强
音,让我们体味到了生命的无限壮美,这才是她那深刻而
持久的永不磨灭的魅力。黛玉的生命至美至坚,至柔至
刚,她囊括了生命的两极,走向了生命的极致,有着震慑
灵魂的力度。
2.诗意人生。黛玉的整个生命都是富有诗意的,她将自己的
情感人格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沉淀成一首情味深长的诗,
这诗情散落在她生命和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黛玉的生命、
生活、爱情、诗歌在一起共同呼吸,难分彼此,无法分
割。诗歌是黛玉的生命,黛玉的生命就是一首诗歌,她的
生命中充满了诗意的寂寥和纯情的光辉,生活对于她是一
首哀怨凄美、缠绵超逸的诗,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谱写,她
用自己的生命去沉醉。
3.为爱而生。黛玉自幼寄人篱下,孤苦无依,性情敏感忧
伤。宝玉的爱是她心中唯一的乐土。明知这爱如飞蛾扑
火,她却倾注所有的心血,义无反顾,毫无保留。对于
唯一的知己和依靠,其强烈的爱足以摧毁一切,包括她
自身。在黛玉这里,爱而不得,只有玉碎,没有瓦全。
薛宝钗:豪门淑女
宝钗恰可放进完美的框子里,举止言行,俱合豪门淑女标准。
宝钗的家世、相貌、涵养、才能,无不出色,堪称豪门淑女中的典范,是贾府的理想儿媳。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世为金陵官商,有百万之富。因皇帝崇诗尚礼,凡仕宦名家之女,皆可备选公主入学陪侍,充才人赞善。于是,宝钗进京备选,投奔王夫 人,并迁入大观园蘅芜苑。
宝钗相貌之美,不需服饰点缀,“任是无情也动人”。她的妩媚风流,连生活在美人窝里的宝玉也羡慕得发呆。她的才学也有目共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佛学经典,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万般,样样皆通。有一回,诗社行酒令,黛玉不慎说出《西厢记》中的句子,被宝钗点破。宝钗告诉黛玉,“西厢”及“元人百种”她都读过,但“女子无才便是德”,“拣那正经的看”。看来,宝钗的谨守“礼”教、世故庸俗并非出自无知和缺乏灵性,而是她的自觉选择。
要做封建时代的淑女“词典”,就不能有自我、天性。宝钗时时注意抑制自己流露出少女特有的纯真娇俏,动辄取出她的“冷香丸”。
她从来都是温柔敦厚,“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时,自云守拙”。在复杂的荣国府中,她也左右逢源,赢得贾府上下,甚至忌恨一切的赵姨娘的交口称赞。她熟谙世故,很会“做人”。贾母给她做生日,她就依贾母喜好点戏,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作自己喜吃之物。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她反急忙去安慰王夫人。未来的婆婆、病中的黛玉,甚至赵姨娘都曾得到她的礼物。
可惜,尽管宝钗在“贤”与“德”上做到了极致,也不免“金簪雪里埋”,青春与幸福终被葬送。
【多维解读】
1.完美典范。薛宝钗堪称淑女的典型,她克己复礼,才德兼
备;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贞淑娴静,品格端方;沉着冷
静,遇事清醒;行为豁达,宽以待人;不轻视别人,而自
身又永葆尊严。她的美是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
审美标准看来,恰是代表了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有
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
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宝钗深得恩宠,获得上上下下
广泛的喜爱与赞誉。
2.处世之道。如果说宝黛从雅,是理想之子,那么钗就是从
俗,是现实之子,是世俗化、现实性处世哲学的代表。薛
宝钗在待人处世的方式上做到了随分从时,按照环境的需
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与态度。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设
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急人之所急。事实证明,她的这种
处世原则的确使她在贾府左右逢源,甚至赢得下人们的尊
重和拥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其“智”的体现。
3.时代悲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堪称完美典范的薛宝钗,
最终如愿获得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却没有得到幸福,因为
她获得的并非真正的爱情,得到的并非宝玉的真爱。宝钗
的悲剧意义在于她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处处压抑
自己,总是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去迎合封建礼教,甘
愿被封建礼教吞噬而浑然不觉。宝钗是封建礼教的虔诚信
奉者,自觉的恪守者,可悲的殉道者,时代铸成了她的悲
剧。
王熙凤:铁腕娘子
王熙凤,贾府中一人之下、数百人之上的顶尖人物。
王熙凤是一个懂权术、会管理的铁腕“辣”娘子。在贾府掌权,就须讨贾母的欢心。凤姐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到位。下人面前,凤姐脸酸心硬;贾母面前,她百般献媚。
凤姐第一次出场,即黛玉进贾府时,其权术就表现得淋漓尽致。黛玉初次与外祖母相见,贾母抱着外孙女哭嚎,众人“皆敛声屏气”,她却从后院笑着出来,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 女”,既赞了黛玉,更奉承了在场的贾家姐妹。
在贾府,凤姐的管理本事首屈一指。她协理宁国府时,一眼就看出宁国府管理的五种弊端,并立即拿出处理的办法,令宁国府的人领教了这个“有名的一个泼辣货”的本事。她又知人善任,不但笼络平儿这位得力的心腹和助手,还在生病卧床时,让李纨、探春、宝钗三人各司其职,使里外下人都不得不更加老实。凤姐的精明勤勉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让贾家这个濒临死亡的钟鼎望族回光返照了好长一段时间。
明察秋毫又身为一家总管,凤姐比任何人都深知贾府的窘境与暗淡前景: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再有几年就会赔 尽。于是她开始展露其贪婪、狡诈的本性,为了钱财不择手段。
水月庵的老尼姑求她拆散张金哥的婚事,凤姐得三千两银子后,就轻易地毁掉了一桩婚事。她还把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
“辣”之外,凤姐还很毒。得知丈夫偷娶尤二姐为妾后,她装腔作势,连环设计,将尤二姐骗进贾府对付,最终逼得尤二姐吞金自尽。
贾母死后,“末世凤凰”凤姐倾尽才华心力,也无法阻止挥霍无度、财源枯竭的贾家的覆灭,自身也归入薄命册之中。
【多维解读】
1.贪婪。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是万恶之源,容易把
人引入罪恶的深渊,乃至走上不归路。人世间,一切丑
陋、肮脏、腐朽大都来源于贪婪。王熙凤利用自己在贾府
的地位暴露其贪婪的本性,为了钱财和名利,胆大妄为,
无所顾忌,不择手段,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食恶
果。
2.两面三刀。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
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两面三刀的人会利
用软刀杀人不见血,暗刀杀人没法防。王熙凤对尤二姐表
面亲近热情,内里算计谋害,一步步诱使尤二姐进入为她
设置的陷阱,最终吞金而亡,尽显心狠手辣的本质。
3.脂粉英雄。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能言善辩,见风使舵使得
她在贾府独揽大权。“协理宁国府”时,她毫不慌乱,一上
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然后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
下规则,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赏罚分明,既“
杀伐决断”,又“历练老成”,充分显示了管理才能,不愧为
“脂粉队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