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1929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主要内容: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虽然…… 但是……
政治
军事
经济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民族工业获得发展
形式上统一
对日妥协退让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黑暗统治
东北易帜
地方军阀割据
红色根据地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形式上统一中国
材料一 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工业、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量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量下降至1928年的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原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据中共六大报告,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昌起义
1、时间:
2、领导人:
3、意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1927年9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
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1933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八一军旗。
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三)秋收起义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结果: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
湖 南(湘)
江 西(赣)
长沙
1927年9-10月
湘赣边界
毛泽东
进攻长沙受挫,转向农村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9月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四)工农武装割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武装斗争
井冈山会师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1929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
土地革命
材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通过材料,请同学们概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是正确的”?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物质基础和依托
斗争方式
民主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材料三 它(红色政权)的发生……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5)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为什么我们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建立政权的
伟大尝试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三、红军长征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七律·历史转折
伍修权 1935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三、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会址
历史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红军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红军长征
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
三、红军长征
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
共产党是解放回番民族痛苦的政党
不替卖国贼军阀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
消灭刘湘,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
今天我们回看这段历史,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何在?
害怕的时候,我们无所畏惧
犹豫的时候,我们坚定不移
跌倒的时候,我们百折不挠
危急的时候,我们勇于担当
逆境的时候,我们不忘初心
长征力量滋养我们成长
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长征路
大 事 年 表
中国共产党 时间 中国国民党 日本
8月1日南昌起义; 8月7日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0月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 蒋介石“四一二”、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宁汉合流” 经济: 民族工业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的巧取豪夺
井冈山会师;中共六大召开 1928 二次北伐;东北易帜; 济南惨案
古田会议 1929 蒋桂战争
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取得前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1930---1934 中原大战;从1930年开始对中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遵义会议 1935 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
华北事变
长征结束 1936 西安事变
全民族抗战 1937 国共合作抗日
卢沟桥事变
对抗、对峙
合作抗日
在本节课中展示大量的诗词,为什么它们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我们在使用这些诗词时应注意什么?
活动探究:
1.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民族工业不断发展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大力推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转型
B
走近高考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C.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走近高考
3.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注:1斗=10升)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走近高考
A
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走近高考
B
5.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走近高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