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7名句默写
歇后语(共1小题)
(2021 黄梅县)读一读下面的俗语,把意思与之相近的成语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A.七上八下B.一清二白C.多多益善D.无济于事
①小葱拌豆腐——
②杯水车薪——
③十五只吊桶打水——
④韩信点兵——
对联(共1小题)
(2020 武穴市)佳明想给自己的书房写一副对联,一时找不到,你能帮帮他吗?
名言警句(共6小题)
(2021 黄州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孝老尊亲的民族。面对那些不愿赡养老人的人们,为了 防止他们之后后悔,用古人的话来劝诫就是:① ,② 。
(2020 黄冈)根据要求写句子。
(1)根据情境填写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①朋友辞别:
②我们的教室:
③学校餐厅:
④中秋佳节:
(2)“十一”长假期间,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看着伟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我不禁想起了他诗词作品中的名句:
(3)下面两层意思,请从“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选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
我改变了实验条件。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2022 黄州区)名言警句积累。
“良药苦口利于病, ”告诉我们应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学海无涯苦作舟”使我们明白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路径。《论语》中的“ ,小人长戚戚”教育我们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2021 罗田县)填空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孝老尊亲的民族。面对那些不愿赡养老人的人们,为了防止他们之后后悔,用古人的话来劝诫就是: , 。
(2)在我们六年小学生活中,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写 节的“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 节的“终日不成章, 。”描写 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描写 节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1 麻城市)说话是一门艺术,有道是“ ;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同的话语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与智者交谈,我们会有“ ”的收获;听长者教诲,我们要谨记“良药苦中利于病, ”的道理。
(2020 黄冈)在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孔子有“ ,不舍昼夜”的无奈;岳飞有“莫等闲, ,空悲切”的情怀;“草长莺飞二月天,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独在异乡为异客, ”传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遗民泪尽胡尘里, ”表达了深深地爱国之情……
作家及其作品(共1小题)
(2020 武穴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是赞扬哪位诗人的?
经典名著(共1小题)
(2022 黄州区)整本书阅读积累。
(1)“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相信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你一定被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将要表演课本剧。如果由你出演,你会扮演下面人物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出自于哪本名著?结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下你选择他(她)的理由。
孙悟空 诸葛亮 林黛玉 鲁智深 薛宝钗
武松 贾宝玉 唐僧 刘备 赵云
我会扮演 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出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
我选择的理由是: 。
(2)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还读了很多外国名著,我对“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人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个故事出自于外国名著 。
古诗文默写(共12小题)
(2022 蕲春县)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物的品格和志向。
清代诗人郑燮借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 ”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想借诗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赞扬李大钊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用“ , ”赞美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
(2022 蕲春县)送别诗——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是王维的劝酒话别;宋代词人王观则殷切叮嘱友人“ ,千万和春住”,寄托了美好祝愿。
离别之际,我想借诗句“ , ”表达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2 黄州区)古诗积累。按要求完成练习。
(1)即将毕业的我们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送给老师,感恩他们多年来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
(2)读古诗,赏四季美景:早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盛夏有“ ,映日荷花别样红”;深秋有“停车坐爱枫林晚, ”;寒冬有“孤舟蓑笠翁, ”。
(2022 红安县)填空题。
(1)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看,杜甫笔下的春雨“ ,润物细无声。”;杜牧的江南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 。”;苏轼的夏日急雨“黑云翻墨未遮山, 。”
(2)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遇到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劝慰他。
(3)为提升乡村经济水平,需要的“金点子”是“韩信点兵—— 。”我为“振兴乡村”建言:“穷则变, , 。”我们说话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以此增强 。
(2022 黄梅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 ”让我们知道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2)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有用了,这正是“ ,老大徒伤悲”。
(3)“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是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说的话,告诫我们要活得有意义。
(4)范仲淹用“君看一叶舟,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于谦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维用“ ,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惦念。
(2022 英山县)按要求填空。
(1)徜徉古诗王国,我们可以感受文天祥“ , ”的爱国情深;可以与李贺共赏“大漠沙如雪, ”的闲适惬意;可以学习龚自珍“ , ”的奉献精神;还可以感受到苏轼“ ,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名言中有“理”,读“ ,老来方知读书迟”告诉我们要趁年少时多学习,多用功;名言中有“志”,读“非澹泊无以明志, ”告诫我们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名言中有“情”,读“羊有跪乳之恩, ”告诉我们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3)例: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照样子引用一句名言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
(2021 黄梅县)根据提示,填写古诗名言。
(1)时间如流水,悄无声息地流淌过去,正如《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应该勤俭节约,“常将有日思无日, ”。我们应该刚正不阿,“千磨万击还坚劲, ”。
(2)感念师恩。六年小学生活,成长路上,老师感动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关爱,叮咛与教诲如春雨,真是“随风潜入夜, ”。让我们用一句诗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
(2021 黄州区)在我们六年小学生活中,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写 节的“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 节的“终日不成章, ”。描写 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描写 节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1 麻城市)“诗者,天地之心也”。在诗中,我们读到了美丽的风景“ ,一枝红杏出墙来”;在诗中,我们读到了做人的道理“少壮不努力, ”;在诗中,我们读到了高尚的生活情趣“谁道人生无再少? ”;在诗中,我们读到了优秀的民族品格“ ”。
(2020 黄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请你用合适的诗句填空。
“诗中有人”,在“ , ”的诗句中看到了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王冕;“诗中有理”,在陆游的“ , ”的诗句中懂得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诗中有情”,在“ , ”的诗句中感受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0 黄冈)操千曲而后 ,观千剑而后 。
(2020 武穴市)请写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叙事的诗句。
现代诗文默写(共3小题)
(2020 黄冈)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 。
(2020 黄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热而远者凉乎?
(2020 黄冈)“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如 ,被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段话选自 的散文《 》。
课文理解(共3小题)
(2021 麻城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被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痕迹呢?
(2021 麻城市)在《为人民服务》这一文中,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 ”,引用名言的好处是 。
(2020 黄冈)回忆小学阶段在课本中认识的人物,你还记得他们吗?把名字填在括号里。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威风的 。
(2)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巧妙地向曹操“草船借箭”的 。
(3)古代罗马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堪称“奴隶英雄”的 。
(4)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着悲惨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爷爷身上的 。
(5)自己有五个孩子,还收养邻居两个孩子的善良的穷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歇后语(共1小题)
(2021 黄梅县)读一读下面的俗语,把意思与之相近的成语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A.七上八下B.一清二白C.多多益善D.无济于事
①小葱拌豆腐—— B
②杯水车薪—— D
③十五只吊桶打水—— A
④韩信点兵—— C
【解答】①小葱拌豆腐:小葱的颜色是一半白一半青,而豆腐是白色的,因此说成“一青二白”,青采用谐音清,变组成了成语“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的意思:多用来比喻十分清白或心里非常清楚。
②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③十五只吊桶打水:肯定不能在一个平面内,需要分开两层,七+八=十五,正好应了这个数。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战战兢兢。
④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益:更加。比喻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
①B②D③A④C
对联(共1小题)
(2020 武穴市)佳明想给自己的书房写一副对联,一时找不到,你能帮帮他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答】作者韩愈,此句收录于《增广贤文 劝学篇》。
故答案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言警句(共2小题)
(2021 黄州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孝老尊亲的民族。面对那些不愿赡养老人的人们,为了 防止他们之后后悔,用古人的话来劝诫就是:① 树欲静而风不止 ,② 子欲养而亲不待 。
【解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故答案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2020 黄冈)根据要求写句子。
(1)根据情境填写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①朋友辞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我们的教室: 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
③学校餐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中秋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十一”长假期间,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看着伟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我不禁想起了他诗词作品中的名句: 待到山花烂漫紧,她在丛中笑。
(3)下面两层意思,请从“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选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
我改变了实验条件。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我改变了实验条件,仍然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解答】(1)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②“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出自《世说新语》。
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绅的《悯农》。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待到山花烂漫紧,她在丛中笑”出自近现代的《卜算子 咏梅》。
(3)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故答案为:
(1)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
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待到山花烂漫紧,她在丛中笑。
(3)我改变了实验条件,仍然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名言警句(共4小题)
(2022 黄州区)名言警句积累。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告诉我们应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使我们明白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路径。《论语》中的“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教育我们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解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苦味的,但却于治病;而教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求学问道的方法在书读百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故答案为:
忠言逆耳利于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君子坦荡荡
(2021 罗田县)填空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孝老尊亲的民族。面对那些不愿赡养老人的人们,为了防止他们之后后悔,用古人的话来劝诫就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2)在我们六年小学生活中,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写 寒食 节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 乞巧 节的“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描写 中秋 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写 重阳 节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答】(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描写的是寒食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乞巧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绩的《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乞巧泣涕零如雨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
(2021 麻城市)说话是一门艺术,有道是“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同的话语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与智者交谈,我们会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的收获;听长者教诲,我们要谨记“良药苦中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的道理。
【解答】“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意思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故答案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忠言逆耳利于行
(2020 黄冈)在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孔子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无奈;岳飞有“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的情怀;“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深深地爱国之情……
【解答】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诗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这既是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作品《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则传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深深地爱国之情。
故答案为:
少壮不努力逝者如斯夫白了少年头拂堤杨柳醉春烟每逢佳节倍思亲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家及其作品(共1小题)
(2020 武穴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是赞扬哪位诗人的? 杜甫
【解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说的是杜甫杜甫,这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联文中,朱老总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故答案为:
杜甫
经典名著(共1小题)
(2022 黄州区)整本书阅读积累。
(1)“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相信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你一定被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将要表演课本剧。如果由你出演,你会扮演下面人物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出自于哪本名著?结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下你选择他(她)的理由。
孙悟空 诸葛亮 林黛玉 鲁智深 薛宝钗
武松 贾宝玉 唐僧 刘备 赵云
我会扮演 孙悟空 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出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西游记》 ,
我选择的理由是: 因为孙悟空不仅本领高强,而且嫉恶如仇,一路降妖除魔 。
(2)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还读了很多外国名著,我对“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人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个故事出自于外国名著 《爱丽丝漫游奇境》 。
【解答】(1)从表中选自一个人物,并指出出自哪部名著及选择理由。
(2)《爱丽丝漫游奇境》叙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故答案为:
(1)孙悟空《西游记》;
因为孙悟空不仅本领高强,而且嫉恶如仇,一路降妖除魔;
(2)《爱丽丝漫游奇境》。
古诗文默写(共12小题)
(2022 蕲春县)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物的品格和志向。
清代诗人郑燮借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想借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赞扬李大钊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赞美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
【解答】分别出自清代郑燮《竹石》和唐代李商隐《无题》。
故答案为: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22 蕲春县)送别诗——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劝酒话别;宋代词人王观则殷切叮嘱友人“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寄托了美好祝愿。
离别之际,我想借诗句“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表达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答】分别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宋代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和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答案为:
桃花潭水深千尺,西出阳关无故人,若到江南赶上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22 黄州区)古诗积累。按要求完成练习。
(1)即将毕业的我们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送给老师,感恩他们多年来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
(2)读古诗,赏四季美景:早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盛夏有“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深秋有“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冬有“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解答】(1)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2)分别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代杜牧的《山形》,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故答案为:
(1)润物细无声;
(2)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霜叶红于二月花独钓寒江雪。
(2022 红安县)填空题。
(1)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看,杜甫笔下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杜牧的江南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 。”;苏轼的夏日急雨“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2)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遇到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劝慰他。
(3)为提升乡村经济水平,需要的“金点子”是“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我为“振兴乡村”建言:“穷则变, 变则通 , 通则久 。”我们说话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以此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 。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分别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清代郑燮的《竹石》,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一般用于对事物的需求量大,而且质量不受限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以上引用名人名言均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
(1)随风潜入夜多少楼台烟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
(2)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多多益善变则通通则久文章的说服力。
(2022 黄梅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让我们知道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2)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有用了,这正是“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这是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司马迁 说的话,告诫我们要活得有意义。
(4)范仲淹用“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于谦用“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维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惦念。
【解答】(1)出自韩翃的《寒食》。
(2)出自《长歌行》。
(3)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
(4)分别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于谦的《石灰吟》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故答案为:
(1)轻烟散入五侯家;
(2)少壮不努力;
(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司马迁;
(4)出没风波里粉骨碎身浑不怕劝君更尽一杯酒。
(2022 英山县)按要求填空。
(1)徜徉古诗王国,我们可以感受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爱国情深;可以与李贺共赏“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的闲适惬意;可以学习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奉献精神;还可以感受到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名言中有“理”,读“ 富贵百年皆长物 ,老来方知读书迟”告诉我们要趁年少时多学习,多用功;名言中有“志”,读“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诫我们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名言中有“情”,读“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告诉我们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3)例: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照样子引用一句名言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 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正所谓,“一日读书十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解答】(1)分别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唐代李贺的《马诗》,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2)富贵百年皆长物,老来方知读书迟: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3)考查了仿写句子。仿照示例引用一句名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燕山月似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2)富贵百年皆长物非宁静无以致远鸦有反哺之义
(3)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正所谓,“一日读书十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2021 黄梅县)根据提示,填写古诗名言。
(1)时间如流水,悄无声息地流淌过去,正如《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应该勤俭节约,“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我们应该刚正不阿,“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2)感念师恩。六年小学生活,成长路上,老师感动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关爱,叮咛与教诲如春雨,真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让我们用一句诗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解答】(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是指时间逝去如流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的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是赞美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故答案为:
(1)何时复西归子欲养而亲不待莫把无时当有时任尔东西南北风
(2)润物细无声蜡炬成灰泪始干
(2021 黄州区)在我们六年小学生活中,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写 清明 节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 七夕 节的“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描写 中秋 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写 重阳 节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答】“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描写的是清明节。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七夕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
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泣涕零如雨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
(2021 麻城市)“诗者,天地之心也”。在诗中,我们读到了美丽的风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在诗中,我们读到了做人的道理“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在诗中,我们读到了高尚的生活情趣“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在诗中,我们读到了优秀的民族品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解答】“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古诗作品《游园不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
春色满园关不住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0 黄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请你用合适的诗句填空。
“诗中有人”,在“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的诗句中看到了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王冕;“诗中有理”,在陆游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诗句中懂得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诗中有情”,在“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诗句中感受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答】分别出自王冕《墨梅》,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故答案为: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20 黄冈)操千曲而后 晓声 ,观千剑而后 识器 。
【解答】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故答案为:
晓声识器
(2020 武穴市)请写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叙事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解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故答案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现代诗文默写(共3小题)
(2020 黄冈)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 且歌且舞 。
【解答】选自泰戈尔《飞鸟集》。
故答案为:
且歌且舞
(2020 黄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 ,此不为 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解答】选自《两小儿辩日》。
故答案为:
探汤近者
(2020 黄冈)“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 ,被 微风吹散 了,如 薄雾 ,被 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段话选自 朱自清 的散文《 匆匆 》。
【解答】选自朱自清《匆匆》。
故答案为:
轻烟微风吹散薄雾初阳蒸融了朱自清匆匆
课文理解(共3小题)
(2021 麻城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 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像游丝样的 痕迹呢?
【解答】选自《匆匆》。
故答案为:
被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像游丝样的
(2021 麻城市)在《为人民服务》这一文中,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名言的好处是 这句名言传达了若为人民利而死,意义重大,为个人私利而死,则毫无疑义的生死观。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
【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引人名言的好处是:这句名言传达了若为人民利而死,意义重大,为个人私利而死,则毫无疑义的生死观。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传达了若为人民利而死,意义重大,为个人私利而死,则毫无疑义的生死观。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020 黄冈)回忆小学阶段在课本中认识的人物,你还记得他们吗?把名字填在括号里。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威风的 詹天佑 。
(2)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巧妙地向曹操“草船借箭”的 诸葛亮 。
(3)古代罗马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堪称“奴隶英雄”的 斯巴达克 。
(4)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着悲惨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爷爷身上的 凡卡 。
(5)自己有五个孩子,还收养邻居两个孩子的善良的穷人 桑娜 。
【解答】(1)《詹天佑》这篇文章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伟大形象。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他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2)《草船借箭》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趁江上大雾,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3)《奴隶英雄》这篇课文用独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两千多年以前发生在罗马城里里斗兽场上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社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4)《凡卡》这篇课文写了9岁的凡卡去城里的鞋铺当学徒,忍受不了“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爷爷身上的,写信给爷爷,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家的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凡卡的同情。
(5)《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桑娜自己有五个孩子,还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文章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格。
故答案为:
(1)詹天佑;
(2)诸葛亮;
(3)斯巴达克;
(4)凡卡;
(5)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