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7 21: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以及过程中相关重大事件
2.知道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理解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体会长征过程中,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长征精神)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以失败告终.1933年9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投入兵力100万,企图以“步步为营,节节进剿”的战法,消耗红军主力,从而进一步消灭红军。蒋介石得到了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美英提供购买军火的贷款,德国等七十多个军事专家被聘为顾问,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协助运输武器装备。但是敌人的强大不是造成红军失利的根本原因......
(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震惊。
1、反“围剿”战争
(2)态度: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4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中央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情况简表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左倾冒险 主力决战
失败
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李德
博古
急于求成、冒险主义、不顾实际、超越客观,的倾向
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问题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敌强我弱
问题二: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1、反“围剿”战争
(3)结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4)失败原因: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10中央
红军瑞金出发
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2.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②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3.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4.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5.开始地点:江西瑞金
血战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6人数:8万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烈士纪念园
湘江战役纪念馆
湘江战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7.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VS
博古、李德
→湘西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弱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
敌人已布下重兵,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你支持谁?
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8突围西进: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根据毛泽东提议,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失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这也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解放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
突破腊子口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渡赤水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行军路线
四渡赤水河
在毛泽东、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二.过雪山草地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二.过雪山草地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二.过雪山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爬雪山、过草地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二.过雪山草地(1)陕北吴起镇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时间:
队伍:
1935.10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时间:
队伍:
标志:
1936.10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思考: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环境恶劣;
物资的匮乏;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长征胜利原因
①红军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必胜的革命信念的支持
②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③共产党的领导思
④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的意义
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诗词、故事或图片,说说你从红军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探究
金色的鱼钩
丰碑
飞夺泸定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腰带也拿来充饥
过雪山御寒用的棉片
路在继续--新时代长征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度:25000里(转战11个省)
河流:跨越河流近百条(大河24条)
雪山:翻越了八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
战斗:三天一次大战(遭遇战400多场)
敌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与围堵
长征精神
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纠正了……,肯定了……
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课堂巩固
3.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4.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