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 [阿房宫赋]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 [阿房宫赋]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14: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语文 必修下册
24 [阿房宫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解析】 ①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
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
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④古义:
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商业、
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⑦古义:可
惜。今义:怜悯。
A
【解析】 ①②⑥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作动词,④名词的
意动用法。
3.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例句与A项都是被动句。B.判断句。C.省略
句,“卧”后省略了介词“于”。D.状语后置句。
A
【解析】 B项,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C项,负:背
负,承担。D项,固:顽固。暇:闲暇。“不暇”的意思
是“来不及”。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解析】 D项均为动词,做。A项,形容词词尾,可翻译
成“……的样子”/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项,连词,表转
折/连词,表承接。C项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陈述。
6.对下列语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
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
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
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
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
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A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
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
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
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
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
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
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
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埋下伏笔。
【解析】 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
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
景,借景抒情。
B.“妃嫔媵嫱”,“妃”是帝王的妾,“嫔”“嫱”都是古代
宫廷中的宫妃,地位比“妃”要高;“媵”是陪嫁的侍女。
C.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
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九土,即九州。“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治
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解析】 “嫔”“嫱”地位比“妃”低。
B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序号)。
①两千多年后,在恢复重建的秦阿房宫遗址内,一部大型
史诗乐舞景观剧《阿房宫赋》再现秦王统一六国金戈铁马
的战争场面
②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短暂辉煌过后
③让观众穿越历史,重温两千多年前大秦王朝的荣辱兴衰
④他留给后人的,除了“兵马俑”的举世震惊
⑤还有对三百里阿房宫的无限遐思
②④⑤①③
【解析】 统览各句后可知,这些句子是围绕“秦始皇的阿
房宫”来叙述的,并且这五个句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写两
千多年前,一是写两千多年后。前者包括②④⑤,后者包
括①③,而②④⑤按照先后顺序应排在①③前,各句之间
的小顺序根据语意很容易排列出来。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
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
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
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
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通过
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
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近些年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读
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
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解析】 文段主要阐述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处前面的“借鉴意义”提示
了内容,下文的“正在于……”是对空缺处的具体解说,空
缺处大致内容应是“历史的借鉴意义”。②处可根据上句“非
但”和下句“使读者”得出“扭曲历史”方面的答案。③处上下
文都是谈庸俗化的读物所带来的影响,从这一角度组织答
案即可,据下文推断,空缺处应是下文的陈述对象,此处
应是“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10.下面的语句细腻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给人的感受,请
用现代汉语把它扩写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
原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该在想象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句
子,描绘原句所表现的情景。
示例: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
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宫女们在殿中舞蹈,舞袖
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二、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
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 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 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解析】 “论列”为动词,其后应有支配的事物,故与“大
事”组合为一个动宾短语,“论列大事”中间不可断开,排
除B、C两项;“切”是形容词,描绘事物的某种状态,其
前应有主语,排除A项。
D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
学、最高学府。
B.博士,古代所说的博士专指在太学中的任教者,其职
能职责与现代的博士基本相同。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
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D.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
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B
【解析】 古代“博士”本为博学之士的通称。汉以前为君主
的参谋或顾问,汉以后为执教于太学、传播经典学说的学
官。另外,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亦称博士。
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
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
一起推荐了他。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
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解析】 B项,“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
崔郾推荐了杜牧。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
的君主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微薄之力!
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
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改变。
16.文中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文意和杜牧的作品加以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的“刚直有奇节”体现在敢于议论朝廷的大
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他的散文《阿房宫赋》、诗歌
《过华清宫》等,都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佳作。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拜见他时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微薄之力!刚才偶然遇见十几个文人,眉飞色舞,拍手称快,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
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赋返还给我。”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昂高亢。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改变。”后来杜牧又考中了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后来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不凡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很多文章都焚烧了。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作“大杜”“小 杜”来区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