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C3.C4.D5.B6.D7.B8.B9.C10.D11.D12.C13.D14.C15.B16.A
17.(1)观念:君权神授;以德配天;敬天保民。(3分)
目的:维护西周对广大地域的统治:确立政权的合法性。(2分)
(2)特点:注重礼治:礼刑并用:坚持“慎罚”原则:刑的行为对象具有指向性。(4分)
作用:维护政权稳固: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有效地统治人民。(3分)
(3)启示:注重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加强礼乐教化;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理。(3分)
18.(1)原因:豪强地主的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使皇帝
无力控制地方:少数民族势力的割据。(8分)
(2)历史意义: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
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
础。(3分)
19.[示例]
观点: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3分)
论证: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冲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
垄断: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使得寒门阶层的人士通过努力也能踏入仕途。由此可见,唐朝科
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对官场的垄断,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9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1)变化:三省制度衰落:实行二府三司制(或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与宰相相互牵制)。(2分)
影响: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化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或稳定了政权):降低了行政效率。
(4分)
(2)特点:蕃汉分治:汉制与蕃制相结合。(2分)
原因: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差异;继承党项族的传统:吸收、,借鉴中原先进制度:接受汉族官僚的
建议:民族交融的加快。(6分)
【高一期中·历史参考答案】
8055A华池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202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常作为古人祭祀时通天神之媒介。人与神有着森严
的等级差别,那些掌管祭神的上层人物逐渐与人民拉大距离,成为神化了的王或巫。材料所
述现象
A,是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
B.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分化
C.标志早期文明走向成熟
D.是当时神权至上的表现
2.当原始社会私有制等新的因素发展起来时,必然对旧的公有制的传统产生背离和破坏,氏族
部落社会时期的一些政治、经济原则也必然要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下列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A,宗法制的完善
B.小农经济的确立
C.世袭制的形成
D.农业动力的变革
3.《左传·昭公七年》中记载:“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
谁非君臣。”这表明分封制
A.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
B.意味着国家政权的结构比较松散
C.明确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
D.使诸侯国和周天子之间相互制约
4.下表所示为司马迁和李白对某家学派的评价。
人物
观点
司马迁
《史记》中记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据此可知,该学派最可能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高一期中·历史第1页(共6页)】
8055A
5.分封制下,实行“世卿世禄”制,一个人能否当高官,由这个人的血缘决定,与他的才干无关。
而立郡县以后,只要你的才能得到皇帝或上司的赏识,不但有机会到都县当官,还有机会到中
央官僚机构当官,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这表明郡县制
A.提高了官员素养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提升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6.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
西汉中期
西汉后期
东汉
2.7%
15.7%
32.3%
30.3%
A.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
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7.东晋习凿齿所撰的《汉晋春秋》记录,蜀汉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出祁山时“司马宣王使费
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邦,亮破之”,而在唐代房玄龄所著《晋书》中,对这段史实却没有记
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记述随时间久远而扭曲
B.史学研究应该参照多种史料
C.一手史料更有学术研究价值
D.文字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历史
8.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
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变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流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
9.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
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人地方长官的手中,出现了“将士无
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0.唐朝租庙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
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赋税制度变化以适应社会转型
C.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趋于松弛
【高一期中·历史第2页(共6页)】
80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