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地理
说明: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C D A D D A A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B B B A C C D A C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B D B D B D C C D D
题 号 31 32 33 34 35
答 案 A C B A B
二、综合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共10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3分 下渗(1分); 地下径流(1分); 海陆间循环(或大循环)(1分)
(2) 3分 落叶阔叶林(1分)有明显季相变化(1分)无茎花、板根现象(1分)
(3) 4分 岩石圈(1分);生物圈(1分);大气水(1分);陆地水(1分)
37.共10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2) 4分 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2分)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2分)。 【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2分)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2分)。】
(3) 4分 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理由:夏遮荫说明枝叶茂盛、冬挡风说明冬季不落叶(或四季常绿),(1分)位于我国四川省,所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38.共10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甲(1分);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1分)
(2) 2分 ②(1分); 该区域表层海水温度最高 (1分)
(3) 2分 寒流(1分)降温减湿(1分)
(4) 2分 34(正负2以内)(1分); 高(1分)
(5) 2分 副热带(1分); 该海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1分)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10页,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 75分钟,满分 100分。考试结束后,
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 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
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 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
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 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
字母代号涂黑(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2021 年,科学
家在恒星格利泽 486 的宜居带上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 26 光年,被命名为格利泽 486b。
图 1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图 1
1.恒星格利泽 486 处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行星格利泽 486b所处的宜居带应为( )
A.圆形 B.环形 C.扇形 D.方形
2020 年 6 月 21 日,一场日环食在非洲中部和东北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
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省份上演。图 2 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
3~4题。
3.日环食期间,大部分被遮挡的太阳大气层和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B.色球,太阳耀斑
C.光球,太阳黑子 D.色球,日珥 图 2
1
4.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流星现象突然增多
人们通过接收、分析人造地震波,探测不同地层
的反射波,从而推断油气资源的分布。钻探深海油气
资源还需依赖海上钻井平台,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构
架于海洋底层,若下方土质相对松软,钻井平台插桩
就位时容易踩碎地层中的硬夹层(俗称“鸡蛋壳”),
发生溜桩甚至倾倒的穿刺事故。“海洋石油 943”自升
式海上钻井平台在南海东部油田作业时进行“主动穿
刺”避免事故,穿刺钻孔深度均达海底约 15 米,平台
设计最大钻井深度为 10668 米。图 3为地理公众号山
城学术圈绘制的正常作业和穿刺事故发生漫画图。据此完成 5-6 题。 图 3
5.以下探测地震波反馈出岩层中有油气资源的是( )
6.“海洋石油 943”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主动穿刺”将插桩深入了( )
A.软流层 B.地核层 C.地幔层 D.地壳层
图 4和图 5 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区域地壳等厚度线(单位:km)分布及夏威夷“裂隙式火山喷发”景观。
据此完成 7~8 题。
图 4
图 5
7.图示区域等厚度线分布,说明( )
A.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 B.东部沿海地区离莫霍界面远
C.距离海洋越近,地壳越厚 D.西北方位地壳的厚度最厚
2
8.夏威夷“裂隙式火山喷发”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 )
A.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B.古登堡界面—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 D.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地质史上的元古宙(距今 25 亿~5.41 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藻大爆发。蓝藻可以黏附水
中细小的固体物质,并在其表层进行光合作用,逐渐形成垫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下面图 6 为在安
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距今 25 亿年~5.41 亿年)的叠层石,图 7 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读图完成 9~10 题。
图 6 图 7
9.以下地质事件中,在叠层石形成后最先出现的是( )
A.鱼类出现 B.盘古大陆形成 C.种子植物出现 D.鸟类出现
10.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为主。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原始大气成分开始
变化。这表明( )
A.地球原始大气层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B.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演化
C.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D.生物主导了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
2020 年 10 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它是杂食
性动物,生活在 6800 万年前,身长可达两米,长有羽毛。图 8 为其复原图。完成 11~12 题。
图 8
11.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是( )
A. 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 B. 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
C. 古生代、蕨类植物时代 D. 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2.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 经历了一次大冰期 B. 环太平洋地震带运动剧烈
C.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D. 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3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9),完成 13~14 题。
图 9
13.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赤道地区
14.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 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 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
受热过程示意图”(图 10),完成 15-16题。
图 10
15.关于图中 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B.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 a 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 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16.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的辐射方向
沙漠戈壁在阳光照射下强烈增温,近地面暖空气通过大气环流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
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量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形成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现
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 11 完成 17~18 题。
4
图 11
17. 下列时段中,图示地区“冷湖效应”最显著的是( )
A. 1 月午后 B. 4 月中午
C. 7 月午后 D. 10 月中午
18. 在“冷湖效应”的作用下,可能导致( )
A. 沙漠戈壁地区近地面形成高压 B. 湖泊地区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D. 湖面水分蒸发减少
图 12 为山坡和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 题。
图 12
19. 图示( )
A. 时间为白天 B. 山谷气温较高 C. 山谷易降水 D. 山坡气压较高
20.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雨后彩虹 B. 温室效应 C. 雨岛效应 D. 火烧云
21. 图 13 为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3
A. 甲位于郊区高空,气压较高 B. 丙位于城市高空,气流上升
C. 乙处气流运动方向是甲到丙 D. 甲处温度一定高于乙、丙处
5
某地理小组通过下图装置,对水循环进行模拟实验。读图 14 完成 22~23 题。
图 14
22. 该实验装置未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下渗
23. 以下措施可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大的有( )
①减小玻璃导管的长度 ②增大酒精灯的火焰
③增加玻璃面上冰块量 ④增加水平托盘尺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图 15 为重庆雨水花园实景图。读图完成 24~25 题。
图 15
24. 图中路牙石缺口的最直接作用是( )
A. 消除城市环境污染 B.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C. 便于绿地中雨水及时排出 D. 便于路面积水及时排入下沉绿地中
25. 下列关于雨水花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 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 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变短
2022 年 9 月 29 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台风“杜鹃”助力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沿岸数十万当地群众和外地
游客争睹其壮观景象。据此完成 26~27 题。
26.有关钱塘潮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旅游资源 B.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C.利用它一天可发四次电 D.日、地、月呈直角时潮势最猛
6
27.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波浪—密度差异 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风浪—太阳辐射 D.潮汐—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
读图 16“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完成 28~29 题。
图 16
28. 正确表示全球年降水量和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纬度变化状况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② D. ②、①
29. ①曲线数值从赤道向副热带海域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入海径流增加 B. 蒸发减弱 C. 陆地面积增大 D. 降水减少
读图 17“两条国际航海线示意图”,完成 30~31 题。
17
30. 沿着亚洲航线从上海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英国伦敦,海水的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大致依次变小、变大、变小、变大 D. 大致依次变大、变小、变大、变小
31. 一艘美国货轮沿着美洲航线从美国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最后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 船只进入巴拿马运河后,吃水深度增加 B. 船只离开巴拿马运河后,吃水深度不变
C. 船只离开巴拿马运河时,船员可见大片常绿硬叶林 D. 船只在南半球航行时,吃水深度逐渐增加
7
北海团城起初建造于开挖湖泊的泥土堆放而成的岛屿上,城内高出北海湖面仅 5米。团城内除建筑物、
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图 18),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
百代常青。读图完成 32~33 题。
图 18
32. 北海公园大面积绿化的最适宜树木类型是( )
A. 常绿灌草类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亚寒针叶林
33. 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
A. 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 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C. 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 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图 19 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 34~35 题。
图 19
34 甲、乙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 D. 落叶阔叶林和热带草原
35 与甲森林植被相比,乙森林植被( )
A. 植物种类简单 B. 垂直分层复杂 C. 叶面质硬窄小 D. 藤本植物少见
8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图 20),
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张老师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
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图 20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
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______________(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
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________和生物水,其中________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
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
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材料二:图 21 为我国四川省某山区利用穿堂风原
理设计建造的传统民居示意图。
图 21
9
(1)请在图中的实线上标出箭头,示意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2)有同学研究发现,晴朗的白天“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
(3)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 22 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图 23 为“太平洋沿 170°W 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
曲线图”。图 24 为“全球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的纬度分布图”。
图 22 图 23
图 24
(1)图 22 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图 23 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站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观测站,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洋流会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图 22 中,D洋流属于__________(填“暖流”或“寒
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图 24 中显示,南纬 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对比 A、C两处海域的盐度,据图判断,C 海
域盐度较_________(填“高”或“低”)。
(5)对比图 24 中赤道附近与副热带海区(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域的盐度,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海区,
并据图分析该海区盐度较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