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7 14: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选择性必修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
2、通过不同人类社会阶段的资源利用情况,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要辩证的看待问题,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观念。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生产瓷器用的瓷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江西景德镇市浮渠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资源分布广泛。依托优质的瓷土矿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 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大多是艺术陶瓷、生活陶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制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的开发,如今景德镇的瓷土矿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遗址。2009年,景德镇被列为资源枯竭性城市。
探究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丰富的瓷土矿产资源;悠久的生产历史;精湛的生产工艺;便利的交通条件;
寻找高岭土的替代品;提高瓷土矿的利用率;加强科技水品,研发新型产品。
一、自然资源概述
请列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自然资源?
张家界森林公园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旅游资源……
图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太阳能
1.概念
是指存在于 ,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
的总称
自然界
经济价值
物质和能量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两个属性)
铁矿石、钢铁、野菜、蔬菜、闪电、电视机、石油、汽油、煤气、河水、金矿、太阳光热、石灰岩、大理石建材、棉花
(1)以下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科技的发展而变化。
(2)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
(1)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2)下列说法说明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A.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
B. 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
C.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D. 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多用性
——有限性
——地域性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整体性
01
03
02
04
石、果、兽、鱼等
采集、狩猎社会
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农业社会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工业社会
智力、稀有金属、半导体、遗传基因
后工业社会
由于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非可再生
可再生
(1)按自然属性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2)按增殖性能
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是相对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可转化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3)按用途
农业资源
工业资源
服务业资源
判断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保护和促进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替代品
判断: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时,它们的再生周期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随堂检测:
D
[知识扩展]
能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
根据开发利用的技术分类:
常规能源、新能源
根据产生方式分类: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1、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X、Y、Z的理解。
项目 已勘探 未勘探
具备开采价值 探明储量 X
缺少开采价值 Y Z
P4页
活动:
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备成矿条件未来可能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储量
已经被勘探但因数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
未被勘探到的具备成矿条件但可能是数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
以煤矿资源为例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开采价值主要由:(1)采矿技术水平 (2)人们对矿产利用水平
(3)资源储量、品位、形态、产状、厚薄、埋深(4)资源的地理位置或矿产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不一定,因为:①若这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极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进行开采后即将面临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若开采的难度较高,开采技术不够,反而会破坏资源,③若自然资源所在地自然环境脆弱,开采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得不偿失。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1)①东部浅,西部深。
②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②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活 动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活 动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2)
①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
②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
3.自然资源的分布
(1)影响因素:可再生资源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3.自然资源的分布
(2)分布特点:全球的矿产资源分布分布很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应对策略:
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般来说,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
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其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往往富集在特定地区)
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
有的资源便于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
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转换,再向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光谱地壳”计划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深入,勘查方向从地球浅表转向深部,勘查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如今,矿产勘探技术趋于立体化、可视化。许多国家把高光谱遥感技术运用于油气探测和矿产勘查,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对地面和岩芯取得的海量高光谱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三维可视化。例如,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我国的“光谱地壳”计划,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测识别、定位分析和储量估计,推进矿产勘查的全面创新。
教材第5页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和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
2、这种资源(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随堂检测:
D
A
说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China's coal resources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特别集中在黄土高原
煤炭最丰富三省区:
山西、陕西、内蒙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素有“煤都”美称。
山西省自然资源类型多样且丰富,以山西的煤炭资源为例,看图归纳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1、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广泛。
2、分布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3、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美国地形、水文图
美国气候图
美国农业分布
活 动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 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①都处于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②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活 动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2. 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
农业社会阶段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山西整体轮廓,呈平行四边形。黄河三大支流之一的汾河将多个盆地串联。中南部为汾河谷地,是晋陕盆地带的重要部分。
试分析山西古文明遗址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尧都平阳 舜都蒲坂 禹都安邑
农业社会阶段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山西整体轮廓,呈平行四边形,由南向北依次主要是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和大同盆地等,黄河三大支流之一的汾河将多个盆地串联。
试分析山西古文明遗址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1、位于汾河谷地,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工业社会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矿产资源)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沙特的石油工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
是否自然资源禀赋好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高?
沙特的石油 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
中国稀土 俄罗斯天然气王国
(二)工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的 ,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 工业城市,
鞍山、本溪、攀枝花等 工业城市,
金昌、铜陵、个旧等 工业城市,均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澳大利亚的采矿业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矿藏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镍、铝土、金、锰、锡、铀、石油等,其中煤、铁矿砂、铝矾土三大矿产地位突出,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矿业发达,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烟煤出口国,第二大铁矿出口国,第三大铝矿、镍矿和黄金出口国,每年都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是名副其实的“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17年,澳大利亚矿产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近些年,澳大利亚生产的铁矿有80%出口到我国,主要原因是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低,而澳大利亚的平均品位高达43.4%,并且我国铁矿的生产成本比澳大利亚要高很多。
图1—6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与工矿业分布
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石油
钢铁
有色金属
活 动
“资源诅咒”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反而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波动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尽管“资源诅咒”属于一种经济假说,但现实中的例子也不少,如安哥拉、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一些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禀赋好的国家,成功破解了“资源诅咒”,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
  1. 为什么一部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会遭受“资源诅咒”?试分析其原因。
  2.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跳出“资源诅咒”的困境?提出你的建议。
  1.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技术水平低,资源仅作为初级产品出口,经济效益低;过度依赖出口,受国际市场供求影响大;资源开发受外国资本控制,主权丧失。
活 动
“资源诅咒”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反而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波动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尽管“资源诅咒”属于一种经济假说,但现实中的例子也不少,如安哥拉、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一些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禀赋好的国家,成功破解了“资源诅咒”,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
  1. 为什么一部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会遭受“资源诅咒”?试分析其原因。
  2.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跳出“资源诅咒”的困境?提出你的建议。
  2.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开发技术水平,减少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发展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
人类历史阶段 采集经济和 狩猎经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小结: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信息社会阶段
后天性资源
(人工合成原料、
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资源依 赖程度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较强
减弱
自主阅读教材6-9页,完成下表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山西,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出产的煤炭曾“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然而当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之时,患有煤炭“依赖症”的山西经济却失去了光。
工业社会阶段
原因1、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技术水平低,资源仅作为初级产品出口,经济效益低;
3、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
山西省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遭受了“资源诅咒”,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山西,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出产的煤炭曾“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然而当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之时,患有煤炭“依赖症”的山西经济却失去了光。
山西省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遭受了“资源诅咒”,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工业社会阶段
建议:1、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规模;
2、提高开发技术水平,减少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3、发展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围绕“绿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坚定走煤炭“一优三减”之路;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研发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注重省内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新动力。。
议一议,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促进煤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供给能源安全;
4、有利于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5、减缓煤炭枯竭进程,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社会阶段
信 息 网 络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智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演化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太多是直接获取自然产品,比如狩猎、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块茎等,使用的生产工具多为简单的石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被动依附自然转向积极干预自然,有目的地生产人类所需要的食品和用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步加深。
随着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革命带来了机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始采取掠夺式的开发。19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索取自然资源的领域从土地延伸到整个生物圈,致使越来越多的资源逐淅耗竭。
在历经对资源掠夺式开发所带来的恶果后,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也渐趋合理。人类愈发重视可再生资源和可替代资源的开发,谋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教材第6页)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断深化!
以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利用为例
完成教材第9页“活动”第1题
1、煤炭的用途极为广泛,素有“乌金”之称。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水平也很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工业的建立,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人类对煤炭的利用,已经从单一的燃煤,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教材P9
(1)叙述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
(2)查阅相关资料,对比煤炭与石油、天然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的优劣。
①煤炭
②石油
③天然气
议一议,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有哪些
①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②促进煤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供给能源安全;④减轻污染,保护环境;⑤减缓煤炭枯竭进程,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开发:技术成熟,成本低,储量大,分布广。但会破坏岩层,引起地表塌陷,污染水源等,出现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
利用:技术难度小。但会排放大量废气和固体污染物,加重酸雨和全球变暖。
开发:技术成熟,分布集中。但易出现井喷事故。
利用:发热量多,技术成熟。但易燃易爆,在逆温和光照的影响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开发:技术成熟,分布集中。但易井喷。
利用:热量高,清洁,使用方便简单。但易燃易爆。
(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经纬和丹霞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呢?说出理由。
经纬的建议:能充分利用当地煤炭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但可能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以发展煤汽化和煤液化,或将煤转变化工原料,再运送出去。也可以在当地发展高能耗工业。
可以直接销售煤炭,也可以就地建立坑口电站,将所产生的电力上传入国家电网。
丹霞的建议:建坑口电站能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对当地经济和就业也带来好处。但坑口电站会产生新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对水的需求量也会增大,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很大。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后,把这种丰富、纯正的红色染料带回欧洲,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使胭脂虫成为颇受青昧的生物资源。19世纪末,在当时西班牙所属的加那利群岛,胭脂虫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着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人工合成染料的发明和推广,胭脂虫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
图1—9 加纳利群岛地理位置
(1)分析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
① 位于副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具备良好温度条件;
②加那利寒流起到减湿作用,适宜仙人掌生长,提供了胭脂虫寄生环境;
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养殖成本较低。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在32 ℃时发育最快。据报道,适当高温缩短胭脂虫的发育周期。但高于38℃不利于胭脂虫的发育。
活动探究:教材P10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目前,我国也开始引进胭脂虫,推测我国适合养殖胭脂虫的区域。
我国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地带。
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河谷地区,气流下沉,气候干燥,有利于胭脂虫繁殖。
图1—9 加纳利群岛地理位置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在32 ℃时发育最快。据报道,适当高温缩短胭脂虫的发育周期。但高于38℃不利于胭脂虫的发育。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3)以胭脂虫为例,议一议,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时期,人类没有红色染料来源,成熟的雌胭脂虫体内的洋红酸可以用来制作红色染料。因此,胭脂虫成为颇受青睐的生物资源,这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合成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人工染料,胭脂虫红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下降。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需求又回升。说明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但自然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不可能完全被替代。
总而言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范围更广、利用程度更深,人类对某一种自然资源的依赖可能会逐步减弱,但不会被完全取代。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概念和属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
小 结:
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
1.下图中(箭头越长表示开发条件越优)资源最有可能先被开发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D
随堂检测: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高 B.资源丰富
C.人口过多 D.气候湿润
【解析】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资源分布较少,故B错;由于科技较发达,因此资源利用率高,故A正确;人口众多,不是影响资源诅咒系数的主要原因,故C错;气候湿润属于气候资源,与材料中显示的诅咒系数关系不大,故D错误。答案选A。
【参考答案】2.A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4.根据题意,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很有必要的,故①正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节约成本,扩大经济效益,故②正确;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无法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故③错误;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有效的带来环境效益,降低系数,故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答案选B。
【参考答案】3.B
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资源,最有可能为矿产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5.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因此甲乙丙可能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故ABC不选;工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因此丁应该是矿产资源,故D正确。答案选择D。
【参考答案】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