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7 18: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18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
学习要求:
1.认识列强侵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姓名:洪秀全 原名:仁坤
小名:火秀 籍贯:广东花县
学历:童生 生卒:(1814-1864)
家世:农民家庭
大事记:
1814-1843,七岁进入私塾,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终为童生。
1843-1851,创立“拜上帝教”,传播教义,发动民众。
1851-1864,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直至灭亡。
愤青洪秀全的逆袭故事
一、背景
1.根本原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
4.组织基础: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运动
二、过程
金田起义
运动开始
定都天京
与清对峙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由盛转衰
军事全盛
1851
1853
1853——1856
1856
1864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皇权思想争权夺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三、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
(1)主张: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
(3)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
(1)主张: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内容:
(2)评价: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三、纲领
革命性
落后性
空想性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对外: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进步性
局限性
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经济主张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相同点 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四、结果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将两江总督府扩建为豪华壮丽的天王府,还从民间挑选嫔妃。其他诸王也竞相效尤,冠冕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太平天国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
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内因:贪图享乐;目光短浅;争权夺利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历史的局限性。
①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②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③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制度和思想。
时代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9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在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李鸿章因“功”任两江总督,并封一等肃毅伯。
发轫于太平天国运动的
地方势力、
汉族官僚,
统治阶级内部的革新势力
他们,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去向何方?
已演变成一股
洋务运动
曾国藩(湘)
李鸿章(淮)
恭亲王奕
左宗棠(湘)
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一、背景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阅读材料,说一说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解决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剿发逆:剿灭国内反叛的农民起义军
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抵抗来自远方的敌人的侵略。
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二、指导思想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体西用
三、目标和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企业
(3)创办新式学校
(4)创建新式海军
“自强”
“求富”
洋务运动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局外景
江南制造局内景
它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海军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它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京师同文馆
致远舰概述图
京师同文馆学生学习英文的场景
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外景图
洋务运动
四、评价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开启工业近代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是中国早期国防近代化的尝试;
开始了教育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后来民主思想的传播做准备;
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工人、近代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民用工业
新式教育
其它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外交
洋务运动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役!泱泱之大国,竟败于弹丸东夷!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②局限: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1、西北边疆
1875年,左宗棠新疆平叛
(新疆内乱与英俄犯边)
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
解决: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2、西南边疆危机
(1)陆上: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意指中国;
(2)海上:1884年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3)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
解决: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1)刘铭传在台湾多次击退法军
(2)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3)李鸿章签订中法《越南条款》
(4)1885年,台湾建省。
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中法战争爆发。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4年
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
1884年
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1885年
1885年6月,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扩张;
朝鲜农民起义成为导火索。
2、过程
牙山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清军战败;
黄海海战,中方损失略大,主力尚存,失去制海权;
辽东战役,大连、旅顺丢失;
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①承认朝鲜独立;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款2亿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⑤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战后余波
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斗争。
台湾义勇军
留台清军 刘永福
不屈不挠
坚强抗日
宗藩体系解体,东亚格局巨变。
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2.高额利息借贷;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路矿权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瓜分中国的狂潮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影响: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899年,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
鸦片战争是晚清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折……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反抗力度逐渐加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形成鸦片战争后近代历史第二个转折……洋务运动的兴起则客观上标志着第三次转折……因此在“沉沦”中也蕴含着“上升”因素……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894
1895
边疆危机
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
狂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