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7 17:04:01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必修)答案 2022.11
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5 DCADC 6-10 ACCAC
11-15 CBCBC 16-20 CCAAC
21-25 DCDAC 26-30 BABCC
31-35 CADAB 36-40 CCAAD
41、答案(1)制度:察举制 流派:儒家。(2分)
(2)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分)
特点:分科考试;自主报名;择优录取。(任答两点得2分)
(3)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1分)
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1分)
(4)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任答两点得2分)
42、答案(1)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1分)
(2)问题:变革政治体制(或变官制)。(2分)
建议: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任答两点得2分)
(3)运动:新文化运动。(1分)
意义:传播了民主科学,促进了近代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1分)
(4)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趋势是近代化(2分)江苏省盱眙县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必修) 2022.11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 75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4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
1、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距今 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
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 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2、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A、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B、磨制工具一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C、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青铜农具一铁器农具
D、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磨制工具--青铜农具
3、孟子认为士人要帮助君王平定天下,但绝不是要替君主出谋划策去夺取天下之权力,而
只是希望通过圣王之治使天下百姓受益,其落脚点全在于人本身。这反映了孟子( )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鼓励发挥士人的主动性
C、主张君王实行“仁政” D、主张利用权势驾驭臣子
4、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称为“一个以周氏宗族为核心、以姬姓异氏宗族为主干、以异姓异氏宗
族为辅翼的宗族群”。这反映了西周( )
A、宗法划分代替地域划分 B、政治主体是姬姓宗族统治
C、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森严 D、宗族观念影响着分封实践
5、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疆域图,
下列属于这一朝代的历史事件( )
A、商鞅变法 咸阳
B、围魏救赵
C、焚书坑儒
象郡
D、党锢之祸
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
秦简记载,按照秦律,陈胜、吴广^并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文献资料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D、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7、汉武帝对盐业生产和销售进行了规定: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
(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敢私自煮盐者受鉄左趾的刑罚。这一
规定( )
A、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 1 页(共 8 页)
C、有利于实现国家利润最大化 D、加剧了阶级矛盾
8、右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权更迭示
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
A、北魏、西晋、北周
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晋
9、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汉姓 元 长孙 穆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
10、《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载:“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
无因,保家之念宜切。”该现象缘于(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 B、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
C、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D、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
12、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6 次”“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唐蕃会盟
13、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
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宋朝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
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15、右图是元朝行政区域示意图(部分),
图中斜线区域隶属于( )
A、宣政院
B、甘肃行省
C、中书省
D、江浙行省
第 2 页(共 8 页)
16、如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政治: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对外:戚继光抗击倭寇
思想:王阳明提出“致良知”
A、宋 B、元 C、明 D、清
17、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
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
映的本质是( )
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18、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
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 1000 多人。由
此可见,密折制度(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
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 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
19、“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
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20、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
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1、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地区 措施
东南地区 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 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 1727 年派驻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2、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
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
第 3 页(共 8 页)
来( )
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
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
23、郭廷以在《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说:“太平天国革命或变乱,为近代中国史上之一大波
澜。”这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双重性质 B、未能最终胜利 C、推翻清朝统治 D、产生重大影响
2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实现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最初一小步”是指洋
务运动( )
A、拉开了中国近代化序幕 B、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D、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25、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胜利的经过时说:“武昌既稍能支久,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
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这说明( )
A、武昌起义成功是历史的偶然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清朝统治已从内部分崩离析 D、广大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
26、“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新兴企业家投资的产业主要集
中于民生领域,同时得益于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
时期的新兴企业主要是( )
A、洋务运动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27、某学者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形成了一个
小的高潮。该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辛亥革命扫除障碍 D、群众提倡国货运动
28、1919年 5 月 4日下午,大批游行示威的北京大学等校学生涌到曹汝霖家门口,有一个愤怒
的学生执起一块大石头,朝曹汝霖的围墙内扔了进去,差点砸中曹汝霖年迈瘫痪的老父亲。这
说明五四运动期间( )
A、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B、存在非理性的爱国行为
C、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D、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9、右面为 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
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0、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
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与这个“新起点”相关的
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31、“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
第 4 页(共 8 页)
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32、1941年 5月,毛泽东说:“当一九三五年冬季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
成了‘皮包骨’,我们当时说长征胜利了……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
很大的。”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 )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
3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
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34、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
抗日寇侵略。对此“统一战线”形成起推动作用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开辟陕甘宁边区
C、组织发动百团大战 D、召开中共七大
35、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
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武汉会战
36、1938年 6月 ,武汉会战爆发 ,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
的一次会战 。关于武汉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C、此后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D、吹响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号角
37、近代企业家张怿伯(1884—1964)在家乡江苏镇江沦陷时,曾悲愤地记述道:“十余万人的镇
江,全城家家户户,没有一家不被破坏,可谓无家不破,无室不空,其数目无从统计。”这一记
述可以用于说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的罪行 B、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 D、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38、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
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这些举措( )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B、实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理想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沉重地打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39、淮海战役期间,有 543 万的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
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一现象出现的
重要原因是( )
第 5 页(共 8 页)
A、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开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
40、右图中的纸币发行于 1949 年 5 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虽然面值高达 60 亿
元,但在当时只值 1/100 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 77 粒
大米。这说明( )
A、物资供应充足推动经济繁荣
B、纸币发行破坏解放区的稳定
C、边疆地区已经实现社会转型
D、国统区的经济正在走向崩溃
二、非选择题(本大共 2小题,共 20分。)
41、(10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注重官员的素质,富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
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
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
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
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
的治国理念?(2分)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
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2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2分)
第 6 页(共 8 页)
42、(10分)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某校高二 1班
尚升、李新同学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相关材料,开展
合作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和他们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篇】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
—魏源《海国图志·序》 议·采西学议》
材料二
【变法图强篇】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
故。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
万至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民主科学篇】
第 7 页(共 8 页)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
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
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新青年〉罪
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思维碰撞篇】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
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
化相斥相纳的历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冯桂芬这一言论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2分)
(2)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4分)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2分)
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