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7 14: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近代主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你历尽劫难而生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根据左边地图,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世界形势。
英国占有世界上最广泛的殖民地,建立起强大的殖民帝国。
部分国家(中国)仍保留主权的完整性。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法国、美国也开始参与殖民扩张。
下一步,他们为何把目标瞄向了中国?
一、天朝梦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你历尽劫难而生
一、天朝梦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凶恶豺狼寻找猎物的标准:
1、先挑软弱的个体进攻
2、预先评估作战计划,不打无准备的仗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成为西方豺狼的狩猎对象。
战前中国与西方实力对比——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科技
军事/外交




你历尽劫难而生
以一组图片对比感受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西实力对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乾隆南巡,万民跪拜
VS
仍旧维持男耕女之的生产模式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厂
政治
中国:维持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断强化
西方: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确立现金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西方:开展工业革命,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代
VS
一、天朝梦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你历尽劫难而生
以一组图片对比感受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西实力对比
思想/科技
中国:厉行思想控制,抑制民众思想自由;科技缺乏突破,逐渐落后于西方。
西方: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倡导思想自由;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近代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文字狱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VS
他们已经懂得利用力的原理制造机器
而我们还停留在对传统科技的改进
VS
一、天朝梦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你历尽劫难而生
以一组图片对比感受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西实力对比
军事/外交
中国: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兵器落后(冷兵器);闭关自守,逐渐封闭落后。
西方:英国海军战斗力强大;兵器先进(热兵器);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主要配备大刀、弓箭等冷兵器的八旗和绿营军
配备新式枪支、火炮的英军和战舰
VS
在广州设十三行
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VS
一、天朝梦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你历尽劫难而生
英国使节团提出的要求:
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带有一定的殖民侵略色彩,与《南京条约》高度符合,对中国早有企图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豺狼寻找猎物的标准:
1、先挑软弱的个体进攻
2、预先评估作战计划,不打无准备的仗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成为西方豺狼的狩猎对象。
1793年马嘎尔尼访问中国
马嘎尔尼虽然没有达成通商请求,但在华期间对中国进行了考察,深入了解中国实际情况。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
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
官们的支撑。——马嘎尔尼




你历尽劫难而生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地位,试图用鸦片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中国:出超(顺差)
英国:入超(逆差)
思考:战争的起因为什么是鸦片?
材料:西方需要茶叶,拿什么来和中国人交换呢?……外商所能做的就是以白银来购华货。……鸦片战前,在中英贸易中能够改观对华贸易入超局面的不是来自西方的货品,而是来自东方印度殖民地的货物,先是棉花,后是鸦片。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弊辜;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
图中这两位八旗士兵正在吸食鸦片,骨瘦嶙峋的身材,精神不振的模样。
鸦片流毒于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
降低军队战斗力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1、列强侵华的借口——禁烟运动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那么,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列强侵华的借口——禁烟运动
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禁烟运动只是英国侵华的借口,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工业
革命
农耕经济
掠夺原料
打开市场
闭关锁国
自给自足
请求通商被拒
悍然发动战争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陆续完成工业革命,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代,急需更多的原料和市场。
所以这个战争表面上看来,虽是为了强迫中国人买印度的鸦片,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自由对华输出英货的障碍。
——英国学者 莫尔顿
2、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直接目的: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市场和原料。
导火索/借口:虎门销烟




你历尽劫难而生
3、进程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英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三国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三国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五口通商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望厦条约》 “巡查贸易”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黄埔条约》 居住传教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你历尽劫难而生
战争结果及影响略览: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 年份 签订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1858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通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同时,鸦片贸易也以“洋药”的形式实现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 中英、中法
《瑷珲条约》 1858 中俄 侵占中国北方10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北京条约》 1860 中俄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国家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程度不断加深。
战争结果及影响略览: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你历尽劫难而生




你历尽劫难而生
3、进程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自发组织的抗英斗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
“夷自是始知粤人之不可犯”
——时任两广总督幕僚 梁廷枬
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英军攻陷广州,在广州三元里等地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三元里农民自发奋起反击,手持长矛、锄头围攻英军。
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乡民冒雨进攻,取得一定胜利。后广州知府出面,以恐吓诱骗方式接触这场抗英斗争。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3、进程
思考: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获得种种特权后,西方列强为何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
在中国和洪都拉斯的销售情况
鸦片贸易尚未合法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宣称为鸦片而战,但结果英国并未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无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列强提出修约遭拒。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你历尽劫难而生
3、进程
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如何看待清政府拒绝修约一事?
清政府拒绝修约符合国际法规定,具有合理性。
西方列强修约要求不是在公平平等前提下,而是在强权政治和武力威胁之下提出。
接受修约就能阻止外国侵略吗?
不能。
修约只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即使清政府同意修约,也只是换来暂时的苟安。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步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鸦片战争后,陆续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3、进程
马神甫事件
——法国联合英国出兵侵华的借口
亚罗号事件
——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在清政府拒绝修约后,英发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广东水师逮捕亚罗号上的海盗,该船在香港注册,执照已过期。英国政府借口该船为英国船,蓄意挑起战争。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遭中国政府处罚,法国以此为由参与战争。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扩 大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战争结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侵略时间——两年→四年
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领土、主权遭到更多的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日本人看鸦片战争之结局: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你历尽劫难而生
4、深入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①割让领土,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占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九龙司一区。
时间 条约 割让领土
1842 中英《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 中英《北京条约》 香港九龙司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②在中国攫取各项特权,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
回忆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有哪些?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传教
内河航运权
破坏关税自主权
破坏司法自主权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国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国和西方列强在
地位上的不对等
造成宗教冲突
引发反洋教斗争
便于西方进行经济侵略
(商品、原料的运输)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




你历尽劫难而生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③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百度百科
太平天国运动
捻军起义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经济上:①鸦片贸易合法化(洋药)
“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限定稍宽起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天津条约》补充条款
飞剪船
飞剪船,英国走私运输毒品的船只,航速快,配备武器。
清政府为何准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鸦片走私猖獗,难以禁绝;
鸦片合法化以后,课以重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经济上:②开放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工业文明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等通商口岸
材料: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传统的自然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思想上:改变传统天朝上国观念,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魏源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文化上:火烧圆明园,破坏中国的文化遗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20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
被火焰吞噬的圣母院,是整个国家的情感。
——法国总统马克龙
1860年圆明园大火
被英法联军烧毁、洗劫的圆明园同样是中华民族情感之所系,是中国的伤痛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5)19世纪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字和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本质特征是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体系”
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使中国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你历尽劫难而生




你历尽劫难而生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总体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战前 战后
社会性质 主权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发展方向 古代史阶段 进入近代史阶段
问题: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
(如清前期)
完全殖民地
(如英属印度)
介于二者之间
保留封建社会的因素(半封建)
丧失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半殖民地)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指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完整的、不能割裂的概念,每个“半”中都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




你历尽劫难而生
小结:结合所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1)政治上:①割让领土,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在中国攫取各项特权,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上:①鸦片贸易合法化(洋药)
②开放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工业文明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上:改变传统天朝上国观念,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4)文化上:火烧圆明园,破坏中国的文化遗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5)19世纪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6)总体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你历尽劫难而生
课堂探究:鸦片战争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思考: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
性质: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材料一:那次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只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马士《中华帝国的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
——端木赐香《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走私贸易而发动的战争,是用炮舰推动走私贸易的战争。




你历尽劫难而生
战后中国的反应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最高统治者:
普通民众: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肆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开明士大夫:
封闭、愚昧、腐朽
麻木不仁
开眼看世界
道光帝最关心的地理问题,正是他自己最有资格回答的,我们今天尚能看到的由传教士南怀仁为他高祖父康熙帝绘制的当时中国最精美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此时正在紫禁城的库房睡觉。
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盈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你历尽劫难而生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对英国的看法
林则徐
“昔之犬羊,今则虎狼”。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对英国的看法
林则徐对英国的看法发生什么变化?
逐渐认识到英国的强大和先进,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你历尽劫难而生
魏源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海国图志》
及其所绘英国蒸汽船
“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
——《海国图志》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海国图志》在 1853 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 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的遭遇
(2021·北京高考·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A
链接高考




你历尽劫难而生




你历尽劫难而生
书中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徐继畲和《瀛环志略》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
华盛顿,异人也……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书中对西方民主制度略有涉及,体现出超前时代的眼界。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人物 活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1842年9月林则徐致友人的私函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特点:
局限性: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
意义:
介绍西方,学习西方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
办译馆,集信息,编《四洲志》
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你历尽劫难而生
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和任务
阶级关系
经济结构
思想观念
……
生活方式
学术拓展:为何将鸦片战争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明清之际开端说
太平天国开端说
1905同盟会开端说
辛亥革命开端说
历史反思:天朝与帝国的碰撞——让历史照亮未来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你历尽劫难而生
直到咸丰年末,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然后有了少数人觉悟,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鸦片之殇,国人未完全觉醒
历史走向,我们走向何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