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10 16: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八课 辛亥革命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一、酝酿
二、爆发
三、成果
四、结局
五、评价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时间、经过、结果、影响)——成立中华民国(时间、领导者、条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原因、时间等)历史意义(性质、成果)评价革命团体政党一、酝酿——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8月,同盟会的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总理:机关刊物:孙中山《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 黄兴1907年 徐锡麟 秋瑾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二、爆发——武昌起义等
1、早期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黄兴在广州所发动的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平均年龄29岁,大都是留洋学生。后来,烈士的遗骸被收殓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2、武昌起义1、概况:2、结果:3、影响: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武昌人物:金兆龙等攻克武汉三镇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孙中山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和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黄花岗72烈士墓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三、成果(之一):中华民国成立(1)1912年1月1日,建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1)帝制的终结(成果之二)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四、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 统 帝(溥仪)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 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怎么样看待这样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讨 论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它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历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酝酿兴中会
同盟会1905
日本东京
驱除达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民权、民生)
资产阶级攻克爆发 武昌起义 1911.10.10
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历史意义 辛 亥 革 命性质     成果     不足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维新派
革命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能救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是怎样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启示?地主阶级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