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26.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阅兵式的盛况战车师骑兵师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观看影片观看影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资料及开国大典阅兵★
选择观看
1984年国庆大阅兵
2009国庆60周年阅兵式 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辛酸屈辱丧权辱国外忧内患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
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
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
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
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诞生了。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词语理解
课文内容
根据提示划分段落;大典开始前;大典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
事件排序一、学习生字、新词。
典 礼 委 员 协 商 外 宾
电 钮 瞻 仰 飘 拂 汇 集
庄 严 宣 告 欢 呼 肃 立
擎 着 共产党 奏国歌 毛泽东
diǎnwěixiébīnniǔzhānfúhuìzhuāngxuānhuānsùqíngdǎngzòuzé擎 钮
瞻 聂
党
(zhān)(qíng)(擎起)(niǔ)(按钮)(瞻望)(dǎng)(共产党)(niè)(姓聂)学习生字 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部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瞻仰:恭敬地看。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主要内容入场 典礼 阅兵 游行顺序错落了,你能重新排列吗 ?
1. 升国旗时的情景。
2.毛泽东宣布政府公告。
3.开国大典前的会场情况。
4.阅兵式的盛况。
5.开国大典后,游行队伍退出会场。
6.群众游行的情景。
7.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8.放礼炮时的情景。
1.开国大典前的会场情况。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升国旗时的情景。
4.放礼炮时的情景。
5.毛泽东宣布政府公告。
6.阅兵式的盛况。
7.群众游行的情景。
8.开国大典后,游行队伍退出会场。
再读课文
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代了以上五个问题。)
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 )开国大典举行的地点是( )( )参加了开国大典.主要会场在( )天安门广场的形状是怎样的?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
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
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54 门大炮齐发,一共 28 响 54 门礼炮代表我
国 54 个民族(我国现有 56 个民族。54 个是根据当
时的统计数字),28 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英勇奋斗的 28 年(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建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正好经历了 28 年的
艰苦历程)。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爱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群众在阅兵式上,看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的强大,战士那样的威武,他们不断欢呼,不断拍手,尽管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他们还是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充分表现出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欢欣鼓舞的心理。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两股红流’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提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流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1、“两股洪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两段(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
洪流 游行队伍
流 走
光明 光亮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传到( ),传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 ,从此 ,从此 。 同学们:你们知道54门大炮齐响28响的意义吗?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英勇奋斗的28年。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挺立 —( ) 汇集—( )
鼓舞—( ) 庄严—( ) 耸立鼓励聚集挺立—( ) 汇集—( )
庄严—( ) 肃静—( )弯曲分散
庄重
轻浮喧哗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版书设计
开国大典会场情景盛大典礼盛况隆重阅 兵 式威武群众流行壮观中国人民无比
自豪、激动。作 业
1.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假如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1949年开国大典的过程,请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