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 (sù) 翌(yì)年 颓圮(qǐ) 踟蹰(chí chú)
B.桀骜(ào) 弄(lòng)堂 青荇(xìng) 创(chuàng)伤
C.横亘(gèn) 游说(shuì) 菲(fěi)薄 顷(qǐng)刻
D.莅(lì)临 瞋(chēn)目 河畔(pàn) 长歌当(dāng)哭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陨身不恤 寂寥 精悍 喋血 B. 天伦叙乐 酣畅 寒暄 废墟
C. 博闻强记 踌躇 步履 峥嵘 D. 忸怩不安 窒息 惆怅 褴褛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B、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大相径庭。
C、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听风就是雨,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犹太人屠杀博物馆的史料已经录入某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超过300万名二战时期遭纳粹屠杀的犹太受难者的资料。
B.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C.“鸟巢”、“水立方”等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建筑,在材料、技术、施工等诸多环节,无不体现出中国人自主创新。
D.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这部小说有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非生活实录),故被称为“半自传体”小说。
6、下列有关汉字及对联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B、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C、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
D、对联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gōng 通“供”, 供给)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piān tǎn 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C.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yí 遗失)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zú 通“猝”,突然)
8.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以其无礼于晋 B.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 大王来何操? D. 竖子不足与谋!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函封之
C沛公军霸上?? D 夜缒而出
二.阅读题(47分)
(一)默写(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杀人如不能举(尽)?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C.故(故意)遣将守关者?D.沛公起如厕,因(趁机)招樊哙出
2.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目的是表达对项羽的愤怒、仇恨。B.樊哙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C.樊哙强行闯帐,一番陈词后,项王没有发怒,反而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D.刘邦在危急中“如厕”很可能是借口,实际是急欲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10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bià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 进入营垒防守。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④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 林胡”亦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王许之???? 许:答应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让:责备
C、李牧至,如故约 故:原来的 D、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数:屡次,多次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3、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3分)
(2)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4分)
①无恶意的闲人:
②有恶意的闲人:
2.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多”和“至少”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4分)
至多:
至少:
3.第一段段末“其中”的“其”指的是(??? )(2分)
A.像煤的形成那样所必须经历的漫长的岁月。
B.像煤的形成那样最终所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
C.在历史进程中所常见出现的那种无谓的牺牲。
D.为人类进步而必须付出的那些大量的牺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手 机
侯发山
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从衣着打扮上看,各色人等都有。乘客当中,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眺望窗外的风景,还有不少人在“玩弄”着各自手中的手机: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嘴里还不停地发出或惊喜或懊恼的叫声,一惊一乍的;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指点江山,颐指气使地说:“办公室吗?通知各单位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在机关二楼开会”;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旁若无人地对着手机吆喝,说老大,价格不能再低了;一个打扮新潮红嘴唇黑眼圈的时髦女郎把手机吻在腮边窃窃私语: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烂。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与那些漂亮、精致的手机相比,他的手机实在不算什么,档次低价格廉,和他的人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他把手伸进上衣口袋里,摩挲着里面的手机,爱不释手的。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梅花吗?我在回家的车上。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我天黑就到家了……”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里有了骚动。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光头青年用手捏着小姑娘的脸蛋,不怀好意地笑着,说真嫩呀小妹妹;另一个黑胡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服……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乘客。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住手!你们干啥?”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光头青年瞪着眼睛恨恨地说:“我看你是活腻了,敢管老子的事……”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挥拳打在乡下汉子的胸脯上。乡下汉子一边躲避一边出手反抗。乡下汉子伸出的拳头戳在了黑胡青年的鼻子上,顿时,鲜血从黑胡青年的鼻孔流出来。这下惹恼了黑胡青年,他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
看到血流如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110,报告了所在的方位以及车牌号;还有人拨打了120,联系附近的医院。乡下汉子的血还在流,脸色也越来越苍白……长途客车不停地打着喇叭轰鸣着往山下疾驶。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
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
由于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来。尽管车上的乘客都跟随到了医院,但没人知道乡下汉子的情况,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家住哪里。有人记起乡下汉子有个手机。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准备从里面调取号码和他的亲属联系。当擦拭去手机上的斑斑血迹,在场的人都愣怔住了,因为这是一只玩具手机!
那只玩具手机是乡下汉子给他三岁的孩子买的。这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小说描写了车上不同人打手机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乡下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有人把小说的结尾改成:“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手机上的血滴下来,滴成一个惊叹号!”你喜欢哪个结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4分)
三.《论语》《红楼梦》阅读(13分)
1.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3分)
①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结合以上文段,从“言”与“行”关系的角度,解说一下孔子为什么会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学而》)。(3分)
2.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答对一个3分,两个全对5分)
A第二十回中,宝玉到薛姨妈处闲逛,碰上贾环因和丫头莺儿赌输了钱哭闹,便将他撵走.赵姨娘因贾环被宝玉逐回而大骂宝玉,结果自已却被凤姐骂了一顿.
B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向宝玉要来欣赏一番.巧的是,玉上的“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是一对儿.
C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D因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多,贾政便拄着拐杖去请凤姐来协助办理丧事.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邢夫人同意后便答应了下来.
E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3. 简述王熙凤如何协理宁国府(5分)
四.作文(70分)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鲜明。
点拨:心底盛开的花是什么,花有什么比喻义,请用你最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你对心底盛开之花的理解。希望你所选的材料能围绕所确定的中心,结构清晰,书写工整。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段语文学科
半期考联考答案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5.A 【解析】 “国别体”应为“编年体”
6.C【解析】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⒎A【解析】B“偏袒”应解释为袒露一只臂膀 ;C“遗”应念“wèi”,赠送;D“卒”应念“cù”
8、C 【解析】 同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分别为: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
9、B 【解析】其他三项都为古今异义。
10、C【解析】C项军:名作动,驻军;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A、翼:像翅膀一样 B、函:用匣子 D 夜:在夜里
二.阅读题(47分)
(一)默写(6分)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丁香般的惆怅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1.(2分)C(这里的“故”是“所以”的意思)
2.(2分)A(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目的是以勇武示人,也是为了引起项王的注意)
3.(4分)(1)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所以”“非常”各1分)
(2)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每天教士兵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立即处以斩刑。”匈奴每次入侵,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那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代替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于是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帅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或“常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逃跑,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金,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葸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撒消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剪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葸的军队,杀了赵葸,俘虏了赵王赵迁,终于消灭了赵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1.(4分)①指一般的庸俗市民②指陈西滢之流2.(4分)“至多”是针对一般庸俗市民及反动派、走狗文人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而言的。“至少”是针对战斗者、同情支持革命的人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而言的。
3.(2分) 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4分)答案:①体现人物各自的身份,为下文写乡下汉子勇斗歹徒做铺垫。②几类人和乡下汉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③用《真心英雄》的歌词暗示小说主题。(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拿全分)。
2、(5分)答案:①有点虚荣:看到大家都打手机,自己也装出打手机的样子。②爱家爱子:给自己的孩子买手机。③见义勇为:在小姑娘危险无助时,他勇敢的站出来。(答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三.《论语》《红楼梦》阅读(13分)
1.(3分)答案:一个人如果夸夸其谈,花言巧语,而不去付之于实践(只说不做),就会违背君子“言行一致”的人格要求,最终就会使自己变成伪善之人,仁心丧失。(3分)
2.(5分)AD(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3.(5分)秦可卿死后,贾珍请凤姐协理。(1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又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2分)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繁多,却被凤姐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2分)
四.作文(70分)
以45分为切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