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劝学》
文言基础知识
【通假字】
①暴pù是“曝”的古字
②“輮”通“煣”,使……弯曲。
③“有”通“又”。
④“知”通“智”zhì,智慧。
⑤“生”通“性”,资质,禀赋。
【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②輮以为轮
(以为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江河 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江河) ⑤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 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④感彩变化
如“卑鄙”等。
①词义扩大。
如“江”“河”“亲戚”等。
②词义缩小
如“金”“瓦”等。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
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③词义转移。
如“烈士”“涕”“闻”等。
【词类活用】
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④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词类活用】 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
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词多义】
①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一词多义】
②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向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农历每月十五日)
【一词多义】
③于:青取之于蓝 (介词,从)
而青于蓝 (介词,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
【一词多义】
④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并列关系)
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修饰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连词,转折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承接关系)
锲而舍之 (连词,表假设关系)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而古文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单音词上,因为古单音词多,一个词又往往有好几个意思。
方法:
①做好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的积累、归纳
②结合语境去判断。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判断依据:
者、也、是。
【特殊句式】
②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蟹(有)六跪而二螯
③倒装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判断依据:
句子成分。
判断依据:
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定语后置标志词:之、者。
【辨析】“至”和“致”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
“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