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苏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写作背景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阐述观点。
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
苏子与客月夜泛舟游赤壁,
记录所见所感
1、此文主要说了件什么事情?
2、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主与客)乐甚
(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①②③:状语后置
④定语后置
景:
事:
夜游赤壁之乐
月下赤壁
——开阔、朦胧、清幽、空灵
泛舟赤壁
——良友相伴、古诗佐酒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①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①主谓倒装
②定语后置
舞、泣:使动用法,
使……起舞,
使……哭泣。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汉·王逸《<离骚>序》
(屈原)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大。
——朱光潜《经典常谈·辞赋》
香草美人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清·李扶九
苏子之悲
——悲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三段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①“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③而今安在哉?
①③宾语前置,
②被动句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三段
况吾与子①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②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①②状语后置
客之悲
——悲英雄不复,功业不永
景: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实)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虚)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客之悲
——悲个体渺小,生命短暂
事: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
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曹丕《大墙上蒿行》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志》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①而又何羡乎?
①宾语前置,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四段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变与不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物我同变,无常为常
命运多变,价值永恒
个体短暂,人类永恒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取与不取
取:
不取: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自然
他物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第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①状语后置
景:
事:
客喜而笑
杯盘狼籍
东方既白
洗盏更酌
相于枕藉
现实的水月——融入自然,游赏之乐
历史的水月——感慨历史,人生之悲
儒者(入世)渴望建功立业,慨叹人生短暂
哲理的水月——分析哲理,超脱之喜
道者(出世)超然物外,逍遥之游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在《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
其实,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