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14:47:2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阳夏(jiǎ) 嗟( jiē )乎 以头抢地(qiānɡ)
B.鸿鹄(hú) 篝(ɡōu)火 陈胜王(wánɡ) 间(jiàn)令吴广
C.韩傀(ɡuī) 休祲(jìn) 鞭笞(chī) 被(pī)坚执锐
D.闾(lǚ)左 当行(hánɡ) 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根据平时的掌握辨析。B项有误,陈胜王 wànɡ,王,动词称王。 “王、间”古今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被”是通假字,“行”是多音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雎”不要和“睢”混淆,傀读ɡuī,跣读xiǎn。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解释正确。C“使”应为“出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两句话都是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主语是“此”,谓语是“庸夫之怒也”,主语是“非”,谓语是“士之怒也” 。根据主谓之间应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 B. 也 C. 以 D. 之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到;从。
B.语气助词,表肯定;判断句的标志。
C.用;因为。
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5.古今异义
①休祲降于天(古:   ;今:   )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今:   )
③岂直五百里哉(古:   ;今:   )
④徒以有先生也(古:   ;今:   )
【答案】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
故答案为: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6.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轻寡人与 B.天下缟素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请广于君
【答案】C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B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C没有词类活用现象;D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故答案为:C
【点评】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7.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组成意思连贯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②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③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 ④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连贯得体的认识能力。题中四个句子应该是一定的承接顺序,先理论上“总结”,再“展望”,然后落实到行动上“继续站在时代前列”,然后“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因此,顺序应该是④③②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解答排序题,不仅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8.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唐雎不辱使命;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B项,秦国国势强大,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不可能断然拒绝,只能是委婉的拒绝,另外本文的高潮部分是唐雎与秦王的斗争,而不是这一部分。故B分析错误。ACD分析正确。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9.通过唐雎出使秦国时与秦王的   ,生动地塑造了唐雎   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   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   ,揭露了秦王   的面目。
【答案】对话;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战胜强秦的原因;狡诈骄横而又色厉内茬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 狡诈、色厉内茬 ”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这是一个填空题,考查有关《唐雎不辱使命》的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积累下来。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   
②逆   
③对   
④若是   
⑤虽   
⑥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1)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2)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4)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若是”“虽”“直”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轻:轻视;“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轻视我吗?③岂:难道。直:只,仅仅。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于: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结合文中故事情节和两人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分析,秦王仗着自己势力强大,唐雎来之后,他就开始质问唐雎,我客客气气的给你们换安陵,安陵君竟然不答应,他安陵君凭啥不答应,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明显的是仗势欺人。但后来当他看到唐雎挺剑而起的动作后就长跪而谢,这说明秦王的外强中干。
唐雎作为安陵小国的使臣,他出使秦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但是他面对秦王,不卑不亢,当秦王质问时,他据理力争,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时,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对,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尊严,不惜挺剑而起,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后迫使秦王屈服,完成了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唐: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的人。
(4)①结合语境分析,当秦王看到唐雎不当应交换安陵时,秦王就开始威胁唐雎,意思是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会怎么样吗,意思是告诉唐雎,我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你掂量掂量吧。②唐雎在举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事例后,接着说,与臣而将四矣,意思是我要向他们一样,与你同归于尽。
故答案为:⑴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⑵ 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⑶ 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⑷ 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进行研读和探究。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玢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课:督促。④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②饰名姝遗之   
③皆重铠以习之   
④秋毫无犯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事”“遗”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根据句意和句子的语句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惜:吝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辞:推辞;;;官:升官。何功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功。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 解答此题,关键是分析岳飞的人物形象,从“岳飞丝毫不侵占皇上赏赐的东西”看出岳飞清廉不贪;士兵拿百姓的一点东西都要立即斩首示众等可以看出岳飞治军严明,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从岳飞亲自为生病的士兵调药等可以看出他体恤下属、百姓;从岳飞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可以看出他军事才能杰出。以上都是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感慨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⑵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⑶ 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⑷ 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明确之后答案就非常明晰了。
【附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妾(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进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岳飞)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岳飞)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   
②广汉将吏到家   
③又素闻广汉名   
④即开户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答案】(1)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2)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或”“将”“素”“门”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精:精通。行之:行之有效。效:仿效。及:达到,赶得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跪:跪拜。全:保全。厚:厚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 从文中对赵广汉的叙述和描写进行分析,从“天性精于吏职”可以看出他精于吏职;从他能很好地运用“钩距法”,而其他人都赶不上他等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富人苏回被劫,赵广汉过了一会儿就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处理,由此可以看出他雷厉风行,言而有信;他答应劫匪宽大处理并最终施行可以看出他言而有信。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⑵ 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⑶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要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他特别善于用“钩距法”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相互参照其价格,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赵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踞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赵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拘捕归案,(那些人)全部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赵广汉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皇帝赦令,或许可以免除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赵广汉的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赵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
三、语言表达
1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勾勒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寥寥十来句,就将一个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摆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请就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的语言作一个片段描写。注意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肉,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
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
“刚才称错了!”
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
“你咋知道称错了!
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
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
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写作时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因为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最好把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如班级里讨论某个问题等。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个性,让人能通过语言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评】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语言;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为写语言而写语言;③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14.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岂直五百里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答案】(1)也:呢,疑问语气。
(2)哉:呢,反问语气。
(3)乎:吗,疑问语气。
(4)尔:罢了,陈述语气。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问句,“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2)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哉”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3)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这是一个疑问句,“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4)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这是一个陈述句,“尔”,表陈述语气,相当于罢了。
故答案为:⑴ 也:呢,疑问语气。
⑵ 哉:呢,反问语气。
⑶ 乎:吗,疑问语气。
⑷ 尔:罢了,陈述语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15.西宁市教育局在初中学校推行的“自主学习日”制度,深受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可是李萍的爸爸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如果你是李萍,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呢?
【链接】“自主学习日”制度规定:每周三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老师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然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
【答案】爸爸,“自主学习日”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和做家庭作业同等重要。何况到时我还和您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的呢,不会放任自流的。请您放心好了。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题中爸爸的顾虑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因此劝说时要针对爸爸的这个顾虑运用链接材料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劝说,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爸爸,“自主学习日”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和做家庭作业同等重要。何况到时我还和您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的呢,不会放任自流的。请您放心好了。
【点评】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阳夏(jiǎ) 嗟( jiē )乎 以头抢地(qiānɡ)
B.鸿鹄(hú) 篝(ɡōu)火 陈胜王(wánɡ) 间(jiàn)令吴广
C.韩傀(ɡuī) 休祲(jìn) 鞭笞(chī) 被(pī)坚执锐
D.闾(lǚ)左 当行(hánɡ) 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 B. 也 C. 以 D. 之
5.古今异义
①休祲降于天(古:   ;今:   )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今:   )
③岂直五百里哉(古:   ;今:   )
④徒以有先生也(古:   ;今:   )
6.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轻寡人与 B.天下缟素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请广于君
7.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组成意思连贯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②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③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 ④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8.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9.通过唐雎出使秦国时与秦王的   ,生动地塑造了唐雎   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   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   ,揭露了秦王   的面目。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   
②逆   
③对   
④若是   
⑤虽   
⑥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玢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课:督促。④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②饰名姝遗之   
③皆重铠以习之   
④秋毫无犯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   
②广汉将吏到家   
③又素闻广汉名   
④即开户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三、语言表达
1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勾勒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寥寥十来句,就将一个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摆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请就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的语言作一个片段描写。注意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200字左右。
14.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岂直五百里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5.西宁市教育局在初中学校推行的“自主学习日”制度,深受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可是李萍的爸爸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如果你是李萍,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呢?
【链接】“自主学习日”制度规定:每周三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老师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然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根据平时的掌握辨析。B项有误,陈胜王 wànɡ,王,动词称王。 “王、间”古今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被”是通假字,“行”是多音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雎”不要和“睢”混淆,傀读ɡuī,跣读xiǎn。
2.【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解释正确。C“使”应为“出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两句话都是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主语是“此”,谓语是“庸夫之怒也”,主语是“非”,谓语是“士之怒也” 。根据主谓之间应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到;从。
B.语气助词,表肯定;判断句的标志。
C.用;因为。
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5.【答案】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
故答案为: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6.【答案】C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B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C没有词类活用现象;D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故答案为:C
【点评】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7.【答案】D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连贯得体的认识能力。题中四个句子应该是一定的承接顺序,先理论上“总结”,再“展望”,然后落实到行动上“继续站在时代前列”,然后“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因此,顺序应该是④③②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解答排序题,不仅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8.【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唐雎不辱使命;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B项,秦国国势强大,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不可能断然拒绝,只能是委婉的拒绝,另外本文的高潮部分是唐雎与秦王的斗争,而不是这一部分。故B分析错误。ACD分析正确。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9.【答案】对话;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战胜强秦的原因;狡诈骄横而又色厉内茬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 狡诈、色厉内茬 ”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这是一个填空题,考查有关《唐雎不辱使命》的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积累下来。
10.【答案】(1)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2)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4)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若是”“虽”“直”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轻:轻视;“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轻视我吗?③岂:难道。直:只,仅仅。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于: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结合文中故事情节和两人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分析,秦王仗着自己势力强大,唐雎来之后,他就开始质问唐雎,我客客气气的给你们换安陵,安陵君竟然不答应,他安陵君凭啥不答应,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明显的是仗势欺人。但后来当他看到唐雎挺剑而起的动作后就长跪而谢,这说明秦王的外强中干。
唐雎作为安陵小国的使臣,他出使秦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但是他面对秦王,不卑不亢,当秦王质问时,他据理力争,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时,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对,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尊严,不惜挺剑而起,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后迫使秦王屈服,完成了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唐: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的人。
(4)①结合语境分析,当秦王看到唐雎不当应交换安陵时,秦王就开始威胁唐雎,意思是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会怎么样吗,意思是告诉唐雎,我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你掂量掂量吧。②唐雎在举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事例后,接着说,与臣而将四矣,意思是我要向他们一样,与你同归于尽。
故答案为:⑴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⑵ 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⑶ 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⑷ 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进行研读和探究。
11.【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事”“遗”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根据句意和句子的语句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惜:吝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辞:推辞;;;官:升官。何功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功。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 解答此题,关键是分析岳飞的人物形象,从“岳飞丝毫不侵占皇上赏赐的东西”看出岳飞清廉不贪;士兵拿百姓的一点东西都要立即斩首示众等可以看出岳飞治军严明,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从岳飞亲自为生病的士兵调药等可以看出他体恤下属、百姓;从岳飞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可以看出他军事才能杰出。以上都是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感慨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⑵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⑶ 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⑷ 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明确之后答案就非常明晰了。
【附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妾(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进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岳飞)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岳飞)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2.【答案】(1)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2)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或”“将”“素”“门”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精:精通。行之:行之有效。效:仿效。及:达到,赶得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跪:跪拜。全:保全。厚:厚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 从文中对赵广汉的叙述和描写进行分析,从“天性精于吏职”可以看出他精于吏职;从他能很好地运用“钩距法”,而其他人都赶不上他等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富人苏回被劫,赵广汉过了一会儿就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处理,由此可以看出他雷厉风行,言而有信;他答应劫匪宽大处理并最终施行可以看出他言而有信。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⑵ 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⑶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要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他特别善于用“钩距法”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相互参照其价格,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赵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踞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赵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拘捕归案,(那些人)全部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赵广汉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皇帝赦令,或许可以免除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赵广汉的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赵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
13.【答案】【参考例文】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肉,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
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
“刚才称错了!”
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
“你咋知道称错了!
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
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
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写作时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因为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最好把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如班级里讨论某个问题等。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个性,让人能通过语言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评】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语言;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为写语言而写语言;③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14.【答案】(1)也:呢,疑问语气。
(2)哉:呢,反问语气。
(3)乎:吗,疑问语气。
(4)尔:罢了,陈述语气。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问句,“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2)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哉”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3)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这是一个疑问句,“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4)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这是一个陈述句,“尔”,表陈述语气,相当于罢了。
故答案为:⑴ 也:呢,疑问语气。
⑵ 哉:呢,反问语气。
⑶ 乎:吗,疑问语气。
⑷ 尔:罢了,陈述语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15.【答案】爸爸,“自主学习日”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和做家庭作业同等重要。何况到时我还和您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的呢,不会放任自流的。请您放心好了。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题中爸爸的顾虑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因此劝说时要针对爸爸的这个顾虑运用链接材料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劝说,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爸爸,“自主学习日”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和做家庭作业同等重要。何况到时我还和您一起如实填写《“自主学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的呢,不会放任自流的。请您放心好了。
【点评】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