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2 《 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遣(qián)冯唐 浊(zhuò)酒 塞(sài)下
B.貂裘(qiú) 鬓(bìn)微霜 羌(yàng)管
C.千嶂(zhàng)里 不寐(mèi) 如拭(shì)
D.麾(máo)下 炙(zhì)烤 霹(pī)雳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②千骑卷平冈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五十弦翻塞外声
⑤殊未屑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4.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中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苏东坡被贬密州写哪一次场景的词。( )
A.打仗 B.出游 C.出猎
7.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5)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8.《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 八年,是苏轼到 的第二年。当时,密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 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 中,不但尽力解除 ,而且时刻准备要 ,为国效力。这首词是他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交代词的 。
二、阅读理解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面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2.请简要分析首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在全诗中的作用。
13.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寄仲高①
〔南宋〕陆游
东望山阴②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之前,当时诗人在蜀地。②山阴:作者故乡绍兴。
14.有人评价“写得家书空满纸”中“空”“满”两个词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
1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将军白发征夫泪”,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鬓丝几缕茶烟里”,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千嶂里 嶂: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④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⑤不以物喜 以: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具体指什么?《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又指什么?
(4)《渔家傲·秋思》和《岳阳楼记》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写景的目的明显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17.本课的四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请你根据辛弃疾的词写一段话,加以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200字左右。
18.词一般分上下片。而《破阵子》这首词却从结构上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这首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才转笔换意。请你说说结句“奇”在哪里。
19.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遣”应读“qiǎn”;“浊”应读作“zhuó”;
B项,“羌”应读“qiāng”;
C项读音正确;
D项,“麾”应读“hu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姑且,暂且;一人一马的合称;终将;演奏;很,甚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聊”“骑”“会”“翻”“殊”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故答案为:姑且,暂且;一人一马的合称;终将;演奏;很,甚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CD划分正确。B“麾下炙”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划分方法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4.【答案】D
【知识点】用典
【解析】【分析】A项“亲射虎,看孙郎”,运用了孙权的典故,
B项“青衫湿”,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C项“燕然未勒”是运用的典故为: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D项没有运用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
5.【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题目、诗人的人生经历及诗人所处的时代、意象、诗歌的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A.理解正确;
B.理解正确;
C.理解正确;
D.“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这句诗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表达情感的理解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析】【分析】根据此词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知这场景写的是出猎。
【点评】考查诗词写作背景。对于词,往往可以通过题目或序了解其写作背景。
7.【答案】(1)比喻
(2)借代、对偶
(3)互文
(4)引用典故
(5)借代
【知识点】比喻;对偶;借代;用典;互文
【解析】【分析】(1)天狼: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左牵黄,右擎苍”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黄”代指黄犬,“仓”代指苍鹰,动物的颜色代指动物。运用了借代的修辞。(3)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而应理解为:因为思想感情浓烈,将军和士兵已是头发花白,抹着思乡的泪水。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4)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使用了用典的修辞。(5)峨眉代指女子,属于借代。
故答案为:(1)比喻
(2)对偶 借代
(3)互文
(4)用典
(5)借代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8.【答案】熙宁;密州上任;蝗旱相边;袭扰边境;抗敌御侮;贬官外任;人民的疾苦;驰骋疆场;地点和内容
【知识点】江城子·密州出猎;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为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该词写作的时代背景的掌握。宋神宗熙宁8年,苏轼任密州第二年,治理蝗灾见成效,率同僚出城打猎而作此词,表达愿朝廷重用,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
故答案为:熙宁;密州上任;蝗旱相边;袭扰边境;抗敌御侮;贬官外任;人民的疾苦;驰骋疆场;地点和内容
【点评】考生在学习此词时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答案】9.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示例:战前,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烤牛肉。恰在此时,各种塞外的乐器也演奏起悲壮粗犷的战歌,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鼓舞士气。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3)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9.这两句话的意思时: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因此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这两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故答案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0.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麾:军旗。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据此分析描述画面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战前,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烤牛肉。恰在此时,各种塞外的乐器也演奏起悲壮粗犷的战歌,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鼓舞士气。
【答案】12.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3.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2)本题考查的是把握诗歌的情感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明确诗歌都有哪些情感,注意从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个角度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1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秋风起兮木叶飞”,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故答案为: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相同之处:都是思念家乡。不同之处:本诗是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而《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答案】14.“空”,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15.示例:诗人陆游当时身在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诗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
第一层次,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仲淹的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游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二层次,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三层次,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本题要根据两首诗的内容、意境、风格,来判定是否符合“等量代换”的要求。综合考虑诗词的这些条件就可给出答案。
14.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所谓“关键”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诗歌的情感中心,或开头点明诗歌的主旨,统领全诗,或中间点明诗歌的主要情感,第二是诗歌的结构的关键,或使诗意自然转折,或让诗歌的情节发生变化等。“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据此做答。
故答案为:“空”,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15.从诗歌的主旨方面分析:陆游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范仲淹的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所以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示例:诗人陆游当时身在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诗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
第一层次,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仲淹的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游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二层次,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三层次,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
16.【答案】(1)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出征的士兵;美好;日光;因为
(2)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渔家傲·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重重叠叠的山峰里;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②句意为: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征夫:出征的士兵。
③句意为: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胜:美好。
④句意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景:日光。
⑤句意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2)①本句中重点的词有: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句意为: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本句中重点的词有: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忧,担忧。句意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①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
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家万里”表达了作者离家万里,思念家乡之情。
②句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是指后面所说的,古仁人
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甲】文“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作用:起到了烘托气氛,突出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乙】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
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1)①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②出征的士兵。③美好。④日光。⑤因为。
(2)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17.【答案】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在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 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18.【答案】从一般结构上分析,这首词从形式上看也是上下片结构。作者从多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豪壮凝重。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写得很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意气昂扬。但梦境代替不了现实,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凝聚着作者的万千感慨,情绪一落千丈,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大跌宕,震荡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析】【分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故答案为:从一般结构上分析,这首词从形式上看也是上下片结构。作者从多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豪壮凝重。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写得很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意气昂扬。但梦境代替不了现实,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凝聚着作者的万千感慨,情绪一落千丈,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大跌宕,震荡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19.【答案】(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有诗句的内容“可怜已成了白发人”可知“可怜白发生”是实写的句子。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梦境,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一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诗歌的写作手法。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完成即可。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2 《 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遣(qián)冯唐 浊(zhuò)酒 塞(sài)下
B.貂裘(qiú) 鬓(bìn)微霜 羌(yàng)管
C.千嶂(zhàng)里 不寐(mèi) 如拭(shì)
D.麾(máo)下 炙(zhì)烤 霹(pī)雳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遣”应读“qiǎn”;“浊”应读作“zhuó”;
B项,“羌”应读“qiāng”;
C项读音正确;
D项,“麾”应读“hu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②千骑卷平冈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五十弦翻塞外声
⑤殊未屑
【答案】姑且,暂且;一人一马的合称;终将;演奏;很,甚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聊”“骑”“会”“翻”“殊”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故答案为:姑且,暂且;一人一马的合称;终将;演奏;很,甚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CD划分正确。B“麾下炙”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划分方法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4.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答案】D
【知识点】用典
【解析】【分析】A项“亲射虎,看孙郎”,运用了孙权的典故,
B项“青衫湿”,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C项“燕然未勒”是运用的典故为: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D项没有运用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中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题目、诗人的人生经历及诗人所处的时代、意象、诗歌的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A.理解正确;
B.理解正确;
C.理解正确;
D.“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这句诗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表达情感的理解能力。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苏东坡被贬密州写哪一次场景的词。( )
A.打仗 B.出游 C.出猎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析】【分析】根据此词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知这场景写的是出猎。
【点评】考查诗词写作背景。对于词,往往可以通过题目或序了解其写作背景。
7.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5)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答案】(1)比喻
(2)借代、对偶
(3)互文
(4)引用典故
(5)借代
【知识点】比喻;对偶;借代;用典;互文
【解析】【分析】(1)天狼: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左牵黄,右擎苍”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黄”代指黄犬,“仓”代指苍鹰,动物的颜色代指动物。运用了借代的修辞。(3)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而应理解为:因为思想感情浓烈,将军和士兵已是头发花白,抹着思乡的泪水。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4)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使用了用典的修辞。(5)峨眉代指女子,属于借代。
故答案为:(1)比喻
(2)对偶 借代
(3)互文
(4)用典
(5)借代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8.《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 八年,是苏轼到 的第二年。当时,密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 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 中,不但尽力解除 ,而且时刻准备要 ,为国效力。这首词是他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交代词的 。
【答案】熙宁;密州上任;蝗旱相边;袭扰边境;抗敌御侮;贬官外任;人民的疾苦;驰骋疆场;地点和内容
【知识点】江城子·密州出猎;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为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该词写作的时代背景的掌握。宋神宗熙宁8年,苏轼任密州第二年,治理蝗灾见成效,率同僚出城打猎而作此词,表达愿朝廷重用,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
故答案为:熙宁;密州上任;蝗旱相边;袭扰边境;抗敌御侮;贬官外任;人民的疾苦;驰骋疆场;地点和内容
【点评】考生在学习此词时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阅读理解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面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案】9.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示例:战前,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烤牛肉。恰在此时,各种塞外的乐器也演奏起悲壮粗犷的战歌,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鼓舞士气。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3)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9.这两句话的意思时: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因此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这两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故答案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0. 了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前面内容,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据此可以看出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麾:军旗。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据此分析描述画面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战前,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烤牛肉。恰在此时,各种塞外的乐器也演奏起悲壮粗犷的战歌,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鼓舞士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2.请简要分析首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在全诗中的作用。
13.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2.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3.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2)本题考查的是把握诗歌的情感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明确诗歌都有哪些情感,注意从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个角度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1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秋风起兮木叶飞”,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故答案为: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相同之处:都是思念家乡。不同之处:本诗是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而《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寄仲高①
〔南宋〕陆游
东望山阴②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之前,当时诗人在蜀地。②山阴:作者故乡绍兴。
14.有人评价“写得家书空满纸”中“空”“满”两个词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
1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将军白发征夫泪”,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鬓丝几缕茶烟里”,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
【答案】14.“空”,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15.示例:诗人陆游当时身在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诗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
第一层次,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仲淹的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游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二层次,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三层次,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本题要根据两首诗的内容、意境、风格,来判定是否符合“等量代换”的要求。综合考虑诗词的这些条件就可给出答案。
14.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所谓“关键”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诗歌的情感中心,或开头点明诗歌的主旨,统领全诗,或中间点明诗歌的主要情感,第二是诗歌的结构的关键,或使诗意自然转折,或让诗歌的情节发生变化等。“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据此做答。
故答案为:“空”,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15.从诗歌的主旨方面分析:陆游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范仲淹的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所以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示例:诗人陆游当时身在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诗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
第一层次,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仲淹的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游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二层次,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三层次,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千嶂里 嶂: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④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⑤不以物喜 以: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具体指什么?《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又指什么?
(4)《渔家傲·秋思》和《岳阳楼记》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写景的目的明显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出征的士兵;美好;日光;因为
(2)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渔家傲·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重重叠叠的山峰里;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②句意为: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征夫:出征的士兵。
③句意为: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胜:美好。
④句意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景:日光。
⑤句意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2)①本句中重点的词有: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句意为: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本句中重点的词有: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忧,担忧。句意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①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
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家万里”表达了作者离家万里,思念家乡之情。
②句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是指后面所说的,古仁人
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甲】文“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作用:起到了烘托气氛,突出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乙】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
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1)①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②出征的士兵。③美好。④日光。⑤因为。
(2)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3)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三、语言表达
17.本课的四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请你根据辛弃疾的词写一段话,加以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200字左右。
【答案】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在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 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18.词一般分上下片。而《破阵子》这首词却从结构上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这首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才转笔换意。请你说说结句“奇”在哪里。
【答案】从一般结构上分析,这首词从形式上看也是上下片结构。作者从多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豪壮凝重。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写得很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意气昂扬。但梦境代替不了现实,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凝聚着作者的万千感慨,情绪一落千丈,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大跌宕,震荡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析】【分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故答案为:从一般结构上分析,这首词从形式上看也是上下片结构。作者从多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豪壮凝重。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写得很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意气昂扬。但梦境代替不了现实,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凝聚着作者的万千感慨,情绪一落千丈,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大跌宕,震荡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19.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有诗句的内容“可怜已成了白发人”可知“可怜白发生”是实写的句子。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梦境,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一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诗歌的写作手法。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完成即可。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