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公元1103年,北宋王朝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一代文豪苏轼在这一年去世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举国哀悼;
第二件事是张择端捧着5米长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诚惶诚恐的觐见浑身充满着艺术细菌的宋徽宗,没想到大受到称赞,这幅高清无码的长图分分钟刷爆了当时的朋朋友圈;
第三件事情是一个喜事,18岁的才女和一个高干子弟赵明诚领证结婚了,轰动了全国,这个女子是谁?
李清照
对于李清照,你了解多少?
文 弱 ?
率 真 ?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1155),号_易安居士_,济南(今山东济南)人。_宋_代女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_济南二安_”。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
前期(北宋)
1.生长于书香门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2.少女时期(6-18岁)
李清照五六岁时,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李清照父母不仅言传身教,还给了她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生长环境。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尽可能接触了外界和大自然,度过了一个愉快、充满生机的少女时代,也使她的才、学、识都达到了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
3.与赵明诚结婚(18-44岁)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的生活幸福而美好。他们情投意合,趣味相投,互相砥砺,进行文学艺术的深造,并热爱收集金石文字。
好景不长,赵李两家相继被卷入朝中新旧党争。父亲李格非被罢免官职。公公病卒。赵明诚兄弟也一度入狱,都被罢官。其后,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期(南宋/45-72岁)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破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也因明诚丧母而奔丧至建康。第二年,赵明诚任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写下《夏日绝句》,赞项羽讽刺赵明诚和南宋朝廷,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于赴任湖州途中病逝。
其后李清照随南宋朝廷辗转江南各地,夫妇二人平生所收集的金石书画几乎丧失殆尽。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爱国情感,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多年的背井离乡,又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国破 家亡 夫死
财散
南渡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前 闺中生活 自然风光 离别相思 清丽婉转 (闲愁离愁) 《如梦令》
《醉花阴》
《一剪梅》
后 伤时念旧 怀乡悼亡 沉哀凄苦 (浓愁哀愁) 《声声慢》
《永遇乐》
《菩萨蛮》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比较
1.本词作者是哪的人?
A.山东济南
B.山东青岛
C.山东烟台
A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章丘人
2.李清照号什么?
A.青莲居士
B.易安居士
C.香山居士
B
李白是青莲居士
白居易是香山居士
3.李清照是什么词派代表?
A.婉约派
B.豪放派
C.雅正派
A
4.李清照出生于?
A.武学世家
B.书香门第
C.商贾人家
B
5.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
A.古老建筑
B.布料样式
C.书画金石
C
6. 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一生。
A.靖康之难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A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作品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jiōng)。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后期作品
7.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后期多写 。
A.壮志难酬
B.悠闲生活
C.悲惨身世
B C
8.李清照的作品集有?
A《易安居士文集》
B《易安词》
C《漱玉词》
D《李清照集校注》
ABCD
小结
1.李清照,号 ,山东济南章丘人。
易安居士
2.宋代女词人, 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婉约词
3.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
书画金石
4.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后期多 ,情调感伤。
悠闲生活 悲惨身世
5.形式上善用 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白描
声声慢
李清照
判断正误
“声声慢”是词牌名。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样入愁?
奠定本首词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1.音乐美、音韵美;
2.增强感情;
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品味:叠字的妙处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 入手
结果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1.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分析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音叠字的妙用。
开头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十四个字分三层:“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感受。
这样的开头把词人哀愁忧伤,惆怅迷茫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
酒
雁
细雨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她的愁情?
晚风
黄花
窗
梧桐
选一两个意象,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小组合作探究: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象征
愁
为何说是“淡酒”?
意象分析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急风
意象分析
怎敌他、晚来风急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②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论:秋风渲染哀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离愁
象征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意象分析
3.雁声凄切(悲凉之感)
1.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2.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
女子憔悴容颜
比喻
花衰:哀景写哀情 正衬
花盛:乐景写哀情 反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悲凉、孤寂、凄苦
梧桐
象征
细雨
象征
哀伤、愁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既然是细雨,为何作者听得那么清楚?
意象分析
以动衬静,写出来环境之寂静,作者愁思不断,夜不能眠,听了一晚的夜打梧桐的声音,更生悲凉。
思考:为什么李清照这么愁呢?
本词词眼是?
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在愁什么
亡国之恨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年华之哀
独居之凄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颠沛流离之苦
答题模式:
通过… …意象,营造了… … 的意境,抒发了… …的情感。
二读·析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其中表达方式主要分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链接高考考点——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抒情、记叙、议论、描写、说明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意象)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二读《声声慢》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总结全文,提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