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穷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穷人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19: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穷人》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汹、涌”等14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抓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提炼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能把“用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创作的小说里。
学习设计
板块一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一、联系经验,导入新课。
1.联系之前所学的《跳水》,结合课后资料袋,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2.带着对题目的质疑,自读课文。
为什么题目叫“穷人”?课文里的“穷人”真的穷吗?请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二、把握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
1.借助人物关系,表述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西蒙、孩子们
人物关系:桑娜和渔夫是夫妻,二人有五个孩子;西蒙是他们的邻居,有两个孩子,西蒙的丈夫已经去世了。
主要内容:生活穷困潦倒的桑娜和渔夫,在得知邻居西蒙病故后,主动承担了养育邻居家两个孤儿的责任。
2.结合主要内容,初步评价人物品质特点。
【设计意图:本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相距学生认知经验较远。课程伊始,可以先借助书后的资料袋,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了解时代背景。“穷人”的题目值得深入思考,如何定义“穷”,论物质贫困,桑娜和渔夫毋庸置疑是一对穷苦夫妻;论精神贫瘠,桑娜和渔夫并不贫穷。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提升思维能力的问题。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应该是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并交流分享成果。】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一、缘题质疑,感受“穷人”形象。
1.出示话题:
(1)文中没有一处“穷”字,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请你带着思考默读课文第1-11自然段,标示相关语句。
(2)代入角色,反思自己身处桑娜的处境会怎么做,感受桑娜的品质。
2.围绕话题,展开学习
(1)自主默读相关段落,找到并画出能表明人物穷苦的句子。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显然,母亲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2)代入角色,交流做法,评价人物桑娜。
学生深入反思:在自身已难以度日的困境中,你还会向别人伸出援手吗?文中对桑娜善行的描写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
【设计意图:文中没有一处“穷”字,却道尽了桑娜和渔夫,以及邻居西蒙的穷困潦倒的处境,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段落,找到描写他们穷困潦倒的句子,感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代入角色,试想自己身处如此的环境中,能否拥有和桑娜一样的善行,引导学生走入下文,品读人物形象。】
三、抓关键情节,深入探究人物心理。
1.出示话题:
(1)对于“抱回孩子”,桑娜做的时候毫不犹豫,但她心里却产生了复杂矛盾的想法。请你默读课文第8-11自然段,标示相关语句,体会桑娜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2)结合自身经历,学习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时的心理活动。
2.围绕话题,读文思考,交流分享
(1)自主默读相关段落,找到并画出表示桑娜复杂心理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总体概括桑娜的内心世界。(忐忑不安)
她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天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交流讨论,作者是如何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写具体的,这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作者通过“内心独白”这种方式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写具体了,桑娜把抱回孩子这一行为所涉及的所有情形都设想了一遍,如,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让丈夫头疼的了;丈夫至今未归,生死未卜;将来的生活他们该如何面对,怎么熬过去......为了突显桑娜忐忑的心理,作者用了6个问号,4个感叹号,7个省略号,将她内心的复杂、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3)联系自身经历,想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忐忑不安”,请你结合所学,写一写当时自己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先认识心理描写,接着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然后学习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最后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经历一个由读到写、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聚焦对话,体会渔夫形象。
(1)话题:渔夫回家后,和妻子桑娜有一段对话,请你默读课文第12-27自然段,标示相关词句,说说从对话中,你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12-27自然段,找到并画出能表现渔夫形象的词句。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
“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交流讨论,从具体词句中体会渔夫的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读出自己对渔夫形象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关注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憨厚、粗犷、善良的男人。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人物对话中的关键信息,从中感受人物形象,并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板块三 交流总结,阅读策略
一、结合《跳水》、《桥》和《穷人》,交流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和策略。
1.小组交流,梳理阅读小说的一般流程。
阅读小说的一般流程是,首先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
2.教师相机引导,形成大概念。
教师相机引导,引导学生发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能帮助学生指导小说阅读,也就是本单元的大概念——在阅读时自觉地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二、结合对大概念的理解,迁移运用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金色的鱼钩》。
【设计意图:在大单元学习中,这篇课文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经历并体验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总结梳理,深入理解大概念,最红,学生能在大概念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其他小说作品,并能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