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五上四单元
学习目标:
1、运用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丰富积累,并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借助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对少年中国的向往。
3、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振奋人心的雄壮气势;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借助资料,搜集故事,为讲好梁启超的爱国故事(讲述中用上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布置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板块一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结合了诗人创作诗篇时的背景资料,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诗歌表达的情感,深切地体会了诗人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作者创作时的背景资料又会给我们的理解、体会带来怎样的帮助呢?我们先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出示字典中“说”的义项,根据自己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判断“少年中国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2)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
3、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挑战朗读,做到正确、流畅。
(2)指名读生字“泻、鳞、惶、翕、胎、矞、硎、履、哉”,重点交流“翕、矞、硎、履、哉”的意思,结合字义的理解再读有关句子,如“风尘翕张、矞矞皇皇”,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形象。
(3)分段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读正确读流畅。
板块二 分享资料,理解文意
1、“故”字切入,了解出处。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写了振兴中国的责任在少年,有什么样的少年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第二自然段想象了少年中国的宏伟气象;第三自然段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2)交流“故”的意思,对课文出处做出猜测,根据课文第一节判断前面写了什么内容。
(3)分享关于课文出处和作者梁启超生平的资料。
学生分享自己所查阅的资料介绍梁启超和戊戌变法,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补充近代史背景材料 ,如《戊戌变法》和《中日甲午海战》等视频资料片段。
(4)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简单介绍原文中课文前面的内容和意思。
2、自读思考,理解文意。
(1)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再次阅读思考,边读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交流对每个自然段意思的理解,重点交流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先朗读再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文写这几种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3)讨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块三 朗读体验,积累内化
1、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接着齐读读第二句。
(2)学生合作朗读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句,男女生合作读第二句,如男生读“少年智”,女生接着读“则国智”。
2、第二自然段:
(1)一至七句,配图感受文字表现的情景气象,先逐句配图朗读,再连起来朗读。
(2)八、九句,边想象画面景象,边朗读。
(3)将一至九句连起来齐读,教师谈话过渡,再齐读“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第三自然段:
教师谈话引读: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生于欧洲、雄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
学生齐读,再抓住“美”和“壮”二字,师生合作,进一步读出豪壮的气势,读出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4、根据PPT提示的设计安排集体朗诵整篇课文。
板块四 联系拓展,深化情感
1、说一说: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先同位互相说,再推荐几人全班分享。
2、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或《中国崛起》短视频,感受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再次齐诵课文。
板块五 书写练习,书法展示
1、工工整整抄写第二自然段,注意将“潜、渊、履”等字写正确,要将所有字写美观。
2、书法练习,可以练习写整篇课文,可以选择二三自然段书写。注意设计好书法纸,格式有设计感,书写有特色。
3、书法作品展示分享。
板块六 联系任务,练讲故事
1.课下做好准备:搜集并选择梁启超的爱国故事,思考如何在故事中用上课文内容,并练习讲述。
2.同学间交流分享,提建议,进行修改,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