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一位读者在回忆一本刊物时说:“它的出现像是一声雷鸣,把我们由骚扰不宁的梦中震醒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壹
一场乱局引发的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5年—1916年,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1卷6号
结合教材P56第一段思考:陈独秀等人认为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贰
两个阵地孕育的思潮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
《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一
《新青年》
结合教材,在目录作者中找一找《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一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
《新青年》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
(1)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一
《新青年》
不久,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一
《新青年》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一
《新青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1)鲁迅抨击的旧道德指什么?
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 常:仁、义、礼、智、信
(2)他们追求的新道德指什么?
自由、平等
一
《新青年》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
一
《新青年》
1919年,陈独秀发表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一
《新青年》
结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李大钊)
一
《新青年》
蔡元培
请同学们找出《新青年》本期期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撰稿人。
二
北京大学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就职)
二
北京大学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今有《月刊》以宣布各方面之意见,则校外读者,当亦能知吾校兼容并收之主义,而不至以一道同风之旧见相绳矣。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从材料中,你能读出蔡元培怎样的办学理念?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二
北京大学
1917年,陈独秀受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带《新青年》迁往北京
二
北京大学
这种教育方面的自由政策,使北京大学成为旧派保守学者和新式知识分子之间的公开论战场所。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在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
叁
一次思想解放的洗礼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能否拯救困境中的中国?
是希望的曙光?还是无力的呻吟?
大梦将醒……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1918
1
1918
2
一批推崇新思潮的社团应运而生
新民学会
(代表人物:毛泽东)
觉悟社
(代表人物:周恩来)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1919
3
一群爱国青年在思潮中觉醒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1920
4
一些陈旧的风俗伦理逐步打破
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1920
5
一些新的文化形式逐渐被认可
新文化运动能否挽救中国?
响
影
根据教材并结合数字故事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思
反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最后的觉悟。那么这场运动过后,谁是挽救中国的人呢?
“静待青年五四之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