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O60》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3.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4.“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二、填空题
6.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选择合适物质的编号填空:A一氧化碳;B活性炭;C氢气;D氦气;E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_____;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②1mol氢气中约含有_____个氢原子。
③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例如,工业上利用CO2和NH3生产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7.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5O2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
8.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碳酸钠 ②甲烷 ③一氧化碳 ④碳酸,属于有机物的
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
(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
三、推断题
10.已知A一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用“一”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B、F是氧化物,C、E是单质,D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请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转化③,指出物质F的一条用途________ ______ 。
(2)写出实现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
(3)写出满足转化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
(4)写出通过分解反应实现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
四、实验题
11.图是课本上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小芳同学提出,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她用图装置继续探究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
(1)打开弹簧夹,使氮气通入硬质玻璃管,目的是______。
(2)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加热,使用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____,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3)当导管口不再冒出气泡后,先______,后______(填字母)。
A、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 B、移去酒精灯
【实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写出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与提高】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是______。
玻璃管和固体的质量(单位:g)
反应前 68.6
反应后 67.5
五、计算题
12.某同学用碳还原氧化铜,若要还原80g的氧化铜,则需要多少克的碳?
13.碳在高温时可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称取碳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共 10 克高温加热, 反应结束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8 克。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 。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14.碳在高温时可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称取碳与足量氧化铜的混合物共10g高温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8g。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2.B3.B4.C5.D
6. E B D 1.204×10 24 H2O
7. 排列方式 疏松多孔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2H2
8. ② ④ CO2 绿色出行
9.(1)碳##C
(2)糖类
(3)+3##+3价
(4)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10.(1) 光合 配溶液等
(2)
(3)
(4)
11. 排尽装置内的氧气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黑色固体变红 A B 4
12.解:设需要碳的质量为x
答:设需要碳的质量为6g。
13.(1)2.2g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x=8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g
14.(1)2.2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x=8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