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初中历史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们以为近代历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为谋取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典型的侵略行动。”这场战争导致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魏默深带着对时局的优虑,撰写了《圣武记》。材料中的“时局”是指( )
A.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
D.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爆发 D.巴黎和会召开
如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73 洪秀全的思想——77 天国的悲剧——84 留给历史的余响——89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阅读如图,我们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葡萄牙攫取中国澳门
近代史上的农民运动中,首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进入近代,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处于外国政府合法管理下
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外扩张
D.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太平天国这些朴素的农民起义的最高追求是什么,农民从来不反封建,只反地主,因为地主妨碍了农民成为地主的可能,农民的最高追求是你当农民,我当地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农民阶级具有空想性
D.地主遭到农民的剥削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
A.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下列表述中,对材料中“界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
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二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鸦片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因中国政府施加于在中国旅居的英国臣民的损害,以及对于英国国主的亵渎,特向中国皇帝要求赔款和昭雪,英国女王陛下已调派海陆军队前往中国海岸。
﹣﹣《巴麦尊子爵致大清皇帝钦命宰相书》,1840年2月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在这场战争中)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兵丁……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
(1)从材料一来看,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解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后主要进出口货物征税情况变动对照表(部分)(税额单位:两)
分类 货物名称 单位 1838年税率(%) 新税率(%)
出口 土丝 担 15.08 10.00
肉桂 担 5.14 0.75
进口 羽纱 丈 0.83 0.07
檀香木 担 2.15 0.05
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魏源编写《海图国志》、林则徐《四洲志》(地理著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 严复翻译《天演论》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材料三:《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李大钊的梦想:“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说明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进出口税率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和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关?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编写和翻译书籍的内容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书籍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综合上述探究,概括近代中国历史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地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炮子谣》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直接信息?
(2)材料二描述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当时清政府派哪位大臣销毁鸦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作为中学生的你准备怎么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双方的“差距”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趋势与图四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84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在1839年,排除A项;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排除C项;《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A【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据题干图片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及所学知识可知,其中“天国”是指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没有建立政权,排除B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排除D项。故选A项。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解答】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侵占了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
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A项正确;三元里主要是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属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排除B项;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斩杀义和团战士。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不是首次,排除C项;“辛亥革命”不是首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排除D项。故选A项。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解答】题干材料说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两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是俄、美两国。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答】由“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进入近代,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结合所学,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B
【详解】根据“农民从来不反封建,只反地主”可知,题干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的目标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农业上的,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知道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缺失的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清朝官员不认为不平等条约中的关税协定是一种危害和耻辱,而认为该条约中的规定不但高于自主关税,还省却争执,没有认识到国家主权的丧失,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些官员国家主权意识缺失,D项正确;ABC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分析】本题以近代大事年表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解答】表格中显示的是清政府兵力调动时间、人数;时间是“1858﹣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分析】本题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理解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并且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区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这最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分析可知:陈旭麓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最终的失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项AD不符合题意;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为切入点,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吏治腐败,官吏大多吸食鸦片,包庇烟贩。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二 、材料分析题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解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一来看,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损害了英国臣民的利益、虎门销烟。我不认同这种观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从清朝政府内部昏庸无能这一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材料三是从武器落后/军事实力差距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有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形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科技发达,军事力量强大。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明确落后就要到挨打,要加强经济建设等。
故答案为:
(1)中国政府损害了英国臣民的利益、虎门销烟;不认同,并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材料二是从清朝政府内部昏庸无能这一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材料三是从武器落后、军事实力差距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3)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形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科技发达,军事力量强大。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解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等知识。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进出口税率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编写和翻译书籍的内容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书籍的共同作用、概括近代中国历史的特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第一小问可以从表格中税率的具体值得出:进出口税率都有降低;第二问可以联系鸦片战争的影响,找到《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
(2)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二的表格中的书籍的名称反映的涉及领域上得出:书籍内容从最初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涉及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等。第二小问的共同作用则可以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大背景从文化、思想解放和中西交流等方面进行概括,例如: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促进了思想的启蒙与解放等。
(3)此问的涉及面非常广,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在作答时可以紧紧围绕近代中国的条主线一侵略与反侵略、屈辱与自尊来进行概括和列举,例如:反侵略,求民主;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不断追寻救亡图存之路;热爱祖国、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等。
故答案为:
(1)进出口税率都有降低;《南京条约》。
(2)书籍内容从最初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涉及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等。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促进了思想的启蒙与解放。
(3)反侵略,求民主;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不断追寻救亡图存之路;热爱祖国、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进出口税率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编写和翻译书籍的内容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书籍的共同作用、概括近代中国历史的特点等知识。
(1)拜上帝会。原因: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②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③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④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
(2)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看法:消极:《天朝田亩制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积极: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②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③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④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⑤外交上缺乏经验⑥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解析】(1)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原因可以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列强侵略、自然灾害和拜上帝会的宣传等角度作答。
(2)
依据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可知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十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
(3)
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结合材料二、三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领导集团内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鸦片输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一中我能获取的直接信息是从1799年到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剧增。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当时清政府派大臣林则徐销毁鸦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镇压中国禁烟运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结交有不良行为的朋友,珍爱生命,决不做有危险的第一步。
故答案为:
(1)从1799年到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剧增。
(2)林则徐。
(3)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镇压中国禁烟运动。
(4)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结交有不良行为的朋友,珍爱生命,决不做有危险的第一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输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英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依据材料一“在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是鸦片战争。依据材料一“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的信息和所学从中国处在封建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以及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军事武器先进等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柱状图可知,快速增长后有所回落,总的来说呈现增长趋势。从表格可知,1843﹣1847 英国输华工业品达到最高值,1848﹣1852英国输华工业品有所回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和所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对华输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 1848 年起,英国对华输出有所下降,则使英国渴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四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口岸开始到达内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开放通商口岸主要是东南沿海,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是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延伸到内地。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可知,这种变化说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中国处在封建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而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军事武器先进。
(2)趋势:快速增长后有所回落,总的来说呈现增长趋势。1843﹣1847 英国输华工业品达到最高值,1848﹣1852英国输华工业品有所回落。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对华输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 1848 年起,英国对华输出有所下降,则使英国渴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3)变化: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延伸到内地。说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