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8 19: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分)
1.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云宵 风流倜傥   秕谷(bǐ)    暂时(zhàn)
B.严厉 全神贯注 绽开(zhàn) 惭愧(kuì)
C.跨进 浑为一谈 菜畦(wā) 浸满(jìn)
D.慕名 油然而升 蝉蜕(duì) 笃志(d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圆明园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B.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C.春节前,市集上、商场里一片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D.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通过难度很高的钢琴考试,这让她喜出望外。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市场监管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将“不”字删去)
B.北京国家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删掉“的原因”)
C.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即使懂节制、能节制,也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将“即使……也……”改为“只有……才……”)
D.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将“和质量”删去)
4.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竖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5.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论语〉十二章》中告诫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右图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7.参与“我与北京冬奥会”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题目。(8分)
(1)网友热议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你和小秦、小淮针对部分跟帖进行讨论。(3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使用“人海战术”,而将加大科技含量,你对开幕式有怎样的期待呢?
网友1:无人机灯光秀,VR 沉浸式体验……好期待啊,北京加油!
网友2:开幕式导演是谁呀?
网友3: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人海战术”的效果不也挺好的吗?科不科技无所谓。
……
小秦:网上讨论热火朝天啊。只有用上这些科技,冬奥会开幕式才是我所期待的。
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没有这些科技,也很期待冬奥会开幕式的意思)
小淮:你们觉得网友2的跟帖是不是偏题啦?
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秦: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网友3的观点我不完全赞同,我想到了“低碳”“安全”,但没有想好怎么来回复。
你:你可以这样跟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参考示例,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述设计意图。(2分)
栏目一:冬奥讲堂 设计意图:介绍本次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比赛项目。
栏目二: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委会商议由你去联系体育王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月12日下午第二节课到教室给同学们作北京冬奥会知识报告。作为七年级(1)班的班长,你应该怎样对王老师说?(3分)
二、阅读探究(2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甲】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乙】孔子见罗雀者①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选编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借指雏鸟。③独:唯独,只有。④戆(zhuàng):愚直。⑤败:祸乱,祸害。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1分)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口从大雀,则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故君子慎其所从。
11.阅读【甲】文⑦⑧句,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
12.你从两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写出三点即可)(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总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顺,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首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环境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他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我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也可以这样说,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百分之八十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顺,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许变化,突然她轻启朱唇,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3.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画线句,说说“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
15.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
①“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顺,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16.“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字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2分)
17.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2分)
三、作文(50分)
18.请以《给老师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②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B 点拨:A项“宵”应为“霄”,“暂”应读zàn;C项“浑”应为“混”,“畦”应读qí;D项“升”应为“生”,“蜕”应读tuì。
2. D 点拨:“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不合语境。
3. A 点拨:成分残缺,应在“检测”后加上“的力度”。
4. D 点拨:草书笔画简省。
5.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逝者如斯夫
(4)遥怜故园菊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6. A 点拨:A.陈莲河是《父亲的病》中的人物,陈莲河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其性格特点不言而喻。鲁迅对这个人没有爱。故选A。
7. (1)示例:①即使没有用上这些科技,我也很期待冬奥会开幕式。
②偏题了,他由对开幕式形式的期待转移到对开幕式导演的提问。
③其实科技很有必要,比如当下借助云平台观看开幕式,既低碳,又安全。
(2)示例:话说北京 让大家了解北京的发展历史,弘扬“华夏文化”。
(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班长×××。我们班准备1月12日下午第二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北京冬奥会的宣传活动,想请您给我们作北京冬奥会的知识报告,您看行吗?
二、(一)8.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9. (1)喜爱,爱好
(2)吃
(3)跟随,跟从
(4)回头
10. (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
11.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12. 示例: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五是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二) 13. 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③老师脑梗严重,却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14. 看到老师的病情,“我”的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所以眼泪喷涌而出,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
15. 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和爱心。
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16. 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17. 略。 点拨:结合自身经历,言之成理即可。
三、18.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写作对象是“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可以理解为学校中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能给予自己知识的人”“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点赞”表明这位老师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