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ɡuàn ɡài ɡān hàn qiú ráo ɡuǎn lǐ
yínɡ jiē yān mò huānɡ wú rén yān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戎马(rónɡ lónɡ) 灌溉(kǎi ɡài) 蔡桓侯(huán hénɡ)
骨髓(suí suǐ) 扎针(zā zhā) 纪昌(jì jǐ)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闹】①喧哗,不安静;②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③搞,干,弄;④吵,争吵。
1.这里年年闹旱灾。( )
2.弟弟为了得到糖果又哭又闹。( )
3.傍晚时分,广场上真热闹。( )
4.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
四、给“隹”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恰当的字,填入括号里。(4分)
1.困( )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2.一有实践活动,大家就积极参加,( )恐自己落后。
3.弟弟用沙子在门口( )了一座大城堡。
4.我爸爸善于画画,他画的马儿( )妙( )肖。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
( )眸皓( ) 百发( )( ) 眉(____)目(____)
鹤发( )( ) ( )( )焕发 膀( )腰( )
亭亭( )( ) 慈眉( )( ) 老( )龙( )
1.画线词语常用来形容人物外貌,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们________________,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会场中心走去。
六、选词填空。(填序号)。(3分)
指望 希望 盼望
1.老师的话很重要,( )大家都能记在心里。
2.这个女人原本(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3.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 )已久的礼物,他高兴极了。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长话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仿写句子)
老百姓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此,还有谁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6分)
故事名称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人物特点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 不摘路边的李子 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 ③ ④
《纪昌学射》 纪昌 跟飞卫学射箭 ⑤
《扁鹊治病》 扁鹊 ⑥ 医术高明
九、综合实践。(7分)
王老师要在班上开历史人物故事会,请你也来参加吧。
1.选择和下面历史故事相匹配的历史人物,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①草船借箭( ) ②负荆请罪( )③卧薪尝胆( ) ④凿壁偷光( )
A.项羽 B.匡衡 C.诸葛亮 D.勾践 E.廉颇
2.你想推荐的一个历史人物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十、课内阅读。(13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走”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
2.下列加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请写下来。(3分)
(1)人问之( ) (2)取之,信然( )
(3)诸儿竞走取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9分)
包公智断牛舌案
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任知县时,一天,一个叫刘全的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嘴鲜血,牛舌头不知被谁割掉了。
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
等这个农民走后,包公当即叫人张贴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了确保春耕春种,严禁私自宰杀耕牛;如有病牛,须请兽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者,一律严惩不贷。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钱三百贯。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反法令擅自宰杀耕牛。
包公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因为那头牛的舌头……”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漏了嘴,忙把嘴闭上了。包公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了?”
“牛舌头被割了……” “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时候,包公大声问道:“你给我从实招来,为什么割他的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李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磕头承认:“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有删改)
1.故事的起因是( )(2分)
A.刘全家的牛的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
B.包公劝刘全把牛宰了。
C.李安和刘全有仇。
D.包公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
2.包公为了引出割牛舌的人做了哪些事?( )(2分)
①劝刘全杀牛 ②保证春耕春种
③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 ④审问李安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③和④
3.关于对本文的复述,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3分)
A.包公查找割牛舌的人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B.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先讲明包公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
( )
C.李安割牛舌头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4.读完本文,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20分)
生活中总会发生很多事情,让你激动、快乐、自豪、委屈、烦恼……请以“这件事情真令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和自
己的感受写清楚。
参考答案
一、灌溉 干旱 求饶 管理 迎接 淹没 荒无人烟
二、戎马(rónɡ) 灌溉(ɡài) 蔡桓侯(huán)
骨髓(suǐ) 扎针(zhā ) 纪昌(jǐ)
三、1.② 2.④ 3.① 4.③
四、1.难 2.唯 3.堆 4.惟 惟
五、明 齿 百 中 清 秀 童 颜 容 光 大 圆 玉 立
善 目 态 钟
1.示例:相貌堂堂 浓眉大眼
2.容光焕发
六、1.希望 2.指望 3.盼望
七、1.蔡桓侯说,他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2.梅兰芳拒绝参加庆祝会演出。
3.示例:手舞足蹈,跑到西门豹面前致谢。
4.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
八、①王戎 ②聪明,善于观察与思考
③帮邺县百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④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
⑤虚心求教,有恒心,有毅力 ⑥为蔡桓侯看病
九、1.①C ②E ③D ④B
2.示例:屈原投江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受他人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十、1.C
2.(1)王戎 (2)李子 (3)李子
3.(1)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2)(人们)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4.因为道边树上的李子如果是甜的,肯定有很多人去摘,早被人们摘光了。而这棵树上还有很多李子未被人摘下,说明李子是苦的。
5.示例: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
十一、1.A 2.C 3.A.√ B.√ C.×
4.示例:包公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案情,包公巧施妙计引出了割牛舌
的人。
十二、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