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2013.11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收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赎罪/渎职 赝品/服膺 降服/投降
B. 回溯/朔风 沮丧/咀嚼 押解/解数
C. 袅娜/挪用 纰漏/癖好 天空/空白
D. 颈联/田径 会晤/梧桐 厦门/大厦
2.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书豪的NBA之路颇为坎坷,他长期替补,也没有什么上场的机会,如果说姚明的成名是一帆风顺的话,林书豪的爆红只能用一鸣惊人来形容了。
B.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C.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说:“我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
D. 他的这番议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来是暗指我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在泛娱乐化时代,“最美教师”张丽莉受到全社会明星般的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善与人性之美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C.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D.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做学术研究的对象,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仅仅是学者的读法。 。
①惟其如此,不同时代的个人在阅读它们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
②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
③真正的经典应该在当下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
④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
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典属于每一个人,理应有多种读法
⑥因为经典不仅仅属于历史,还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个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
A.④②③⑥①⑤ B.④②③①⑤⑥ C.③⑥①⑤④② D.③⑥④②①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4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段)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②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③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旦,晞与太尉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 ②汾阳王:郭子仪。 ③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其中。 ④戢:jí,管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士卒无赖 无赖:横暴
B.戚不敢言 戚:忧愁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白:禀告
D.领行营节度使 领:领导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既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 不出,火且尽
7.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3分)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率军借驻在邠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头示众,后仅带一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晞,邠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4分)
(2)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3分)
(3)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3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的题目(7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1)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2)伶俜:飘零之意。
①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4分)
②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的题目(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积雨辋川庄作》)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梦游天姥吟留别》)
(3)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
(4)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 孙缓
文学理想致力于寻求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某种更为崇高深远的东西,关注着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超越性是其基本品格。
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而且应该借助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否定现实有限性,追求理想美,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启了文学营造诗化人生境界的进程。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吸引我们,就在于其中渗透着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理想,它可以把曰常生活中惶惑、短暂、缺乏意义的零散经历成功地转变为令人振奋的、有意义的、跨越时空的人生体验。只有在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作用下,文学作品才可能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帮助他们超越一般生命物的生存状态,并使其体味到人类梦想中的神圣和至善,看到凡俗人生背后的庄严和美好。司马迁《史记》中对项羽兵败自杀场面的描写,对李广蒙冤而死过程的叙述,可谓是笔墨激越沉郁,使人读来心动神摇。造成这种审美效果的根本动因是,项羽、李广都属于非凡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虽然他们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是却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迸发出了壮丽炫目的生命火花。从这些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顽强而壮烈的人生精神:崇高的意志能够超越现实的有限性,即使既定的命运无法战胜,人的意志也是不可屈服的。这是《史记》对于生命存在本质和永恒意义的独特发现,亦是文学理想超越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可以确定,文学理想超越性品格的重要功用即在于通过否定现实有限性,获得特殊的审美价值,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对现实有限性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割断文学与现实的血脉关系,向壁虚构无法成就文学理想,超越性也不等于脱离现实凌空蹈虚。无论何时,文学理想都源于现实人生,关注现实亦是文学理想超越性的不可或缺之维。只不过,这里的关注现实指的不是对生活琐屑场景的观察和描摹,而是对人生普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回首历史上体现出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伟大作品,无不熔铸着对人生普遍问题的深入思考:汤显祖的《牡丹亭》深入思考了情与理的问题;托尔斯泰的《复活》深入思考了罪恶与救赎的问题……对人生普遍问题的思考使这些作品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历史性,又具有强烈的理想性和超越性,足以跨越时空,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给人带来直叩心灵的震撼感觉。
文学艺术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实现精神飞扬的梦想,就这一意义而言,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不是我们强加给文学创作的任务,而是由文学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身为文学创作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文学的使命在于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正如著名作家史铁生所说:"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到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文学理应坚持高远的理想追求,培养超拔的精神境界。而创作主体精神境界的高低,也是决定作品能否迸发出文学理想超越性光芒的关键因素。只有当作家拥有足以抗衡时代鄙俗风气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时,他们才能够打破生活的常规,将超越性的理想维度引入文学创作,揭示生命所应具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重建人们所需要的精神家园。当然,揭示现实人生境遇,强化文学的批判精神同样是文学的使命。只有沉潜到现实人生内部,认真倾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困惑和希冀,才能在文学创作中点燃理想之光,引导人们走向精神的彼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并不一定要为人生困境提供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揭示和批判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文章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学理想关注的是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而超越性则是其基本品格。
B.文学创作应该借助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否定现实性,追求理想美,最大限度地开启了文学营造诗化人生境界的进程,以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
C.有了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作用,文学作品就得以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帮助读者们超越一般生命物的生存状态。
D.文学理想本来源自现实人生,追求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脱离现实,向壁虚构。
E.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是由文学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而帮助人实现精神飞扬的梦想,也是文学存在的重要价值。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和自我完善的梦想,寄托了作者超越性的文学理想。
B.《红楼梦》中大量的对生活场景和各种细节的逼真描摹,体现了曹雪芹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历史性。
C.《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使我们在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中体会到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崇高的意志,超越了现实的有限性。
D.《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集天下智慧和美德于一身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体现了文学作品强烈的理想性和超越性的追求。
14.创作者应如何肩负起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的责任?请据文意分条加以概括。(4分)
1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做到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心灵折旧费 董保纲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整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庄,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的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选自《读者》)
16. 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颇为鲜明。请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4分)
17. 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析其理由。(5分)
18.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诚信为本”? 联系全文回答。(6分)
五. 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9.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二语文组对学生三次大考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4分)
项目名称(分值)
第一学期
期中得分
第一学期
期末得分
第二学期
期中得分
三次平均得分比例
古文翻译(10分)
4.5
5.3
5.2
50%
名句名篇默写(6分)
5
5.2
5.4
86.7%
现代文阅读(15分)
6
7
6.5
43.3%
语言表达运用(12分)
4
6
5
41.7%
作文(60分)
43
45
47
75%
①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②针对结论,你给该校同学的复习建议是: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高二上期中考试答案
9.翻译见必修五教师用书。
13. (3分)本题考査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B (原文指出"这里的关注现实指的不是对生活琐屑场景的观察和描摹,而是对人生普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4.? (4分)本题考査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及综合概括,能力层级为C。
【参考答案】创作者要肩负起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的责任,应做到:①正确认识文学的使命,通过创造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②坚持高远的理想追求,培养超拔的精神境界;③揭示现实人生境遇,强化文学的批判精神。(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满分4分)
15. (4分)本题考査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一方面,文学创作要勇于否定现实的有限性,追求理想美,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例如司马迁《史记》中描绘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文学源于现实人生,关注现实,对人生普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是文学理想超越性的不可或缺之维,例如托尔斯泰的《复活》深入思考了现实生活中"罪恶"与"救赎"问题。〈每方面2分,概括和举例分析各1分。满分4分)
20.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