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南坪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1月检测试题(word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利川南坪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1月检测试题(word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7 21: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11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只能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B.霉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
C.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D.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下列对共生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B.彼此依赖、彼此有利
C.一般情况下,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D.一方对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对人的健康有威胁
3.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4.比较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
B.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
C.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C.能够繁殖后代 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6.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 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7.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
B.子女一定和父母的性状相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的生动描述
D.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
8.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中的道理是
A.近亲的生活环境相似,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B.近亲的染色体数目相似,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C.近亲的遗传基因相似,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D.近亲的生活习惯相似,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9.基因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则AaAa杂交,其子代性状表现可能有几种?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0.豌豆植株中,高(D)对矮(d)是显性,如果下一代豌豆植株的50%是矮茎的,则它们的亲本基因组成是:
A.Dd和dd B.Dd和Dd C.DD和dd D.dd和dd
11.男性把Y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儿子的概率是
A.0 B.25% C.50% D.100%
12.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一白化病女儿
13.右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该个体既可表现B的性状,也可表现b的性状
D.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14.下列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A.心脑血管疾病、阑尾炎、乙肝 B.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C.艾滋病、糖尿病、麻疹 D.流行性乙型脑炎、蛔虫病、贫血
15.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
①传染性 ②广泛性 ③流行性 ④爆发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6.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消除异物的作用
17.患过麻疹以后不再患该病是因为
A.吞噬细胞可随时吞噬麻疹病毒 B.麻疹病毒不会再感染人体
C.麻疹病毒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 D.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
18.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看,属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自然免疫 D.人工免疫
19.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分裂生殖 C.营养生殖 D.出芽生殖
20.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 B. 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 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D. 是一种生殖细胞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2分)
21.第一个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人是 ▲ ;法国科学家 ▲ 设计“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22.细菌细胞的结构虽有 ▲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 组成。
23.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4.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 ▲ ,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 ▲ 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如玉米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10对,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0条、10条。
25.科学家把与性别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称为 ▲ ,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 ▲ 的不同,其次于环境也有关系。
26.传染病是指由 ▲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 ▲ 。
27.人体第一道防线是由 ▲ 和黏膜组成,它们有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和杀菌作用,此外还有清扫异物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 ▲ 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产生抗体和消灭病原体。
28. ▲ 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0分,每空2分)
29.某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见下图示):他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20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一天后,乙肉汤仍然保鲜,甲肉汤变质腐败。请问:
(1)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
(2)乙能保鲜的原因是  ▲ 。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
(4)实验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将乙装置放到冰箱中,一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认为原因是 ▲ 。
(5)置于冰箱中的肉汤会一直保持新鲜吗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