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用卷二 专题2 探索生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用卷二 专题2 探索生命(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8 20: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用卷二
专题2 探索生命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每个实验装置中放有l0只鼠妇,而不是仅放1、2只,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  )
A.利于观察 B.减慢运动
C.减少误差 D.鼠妇喜欢群居
2.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3.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4.细菌的发现者是(  )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路易斯·巴斯德 D.沃森.克里克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数量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庭院里的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6.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 C.0℃和干燥 D.干燥和湿润
7.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分
A 暗室里 23 充足
B 向阳处 33 充足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5条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8.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明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实验数据表一(其他条件相同)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萌发率% 9 21 63 85 78 44 32
实验数据表二(25℃)
种子含水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种子萌发率% 16 33 56 72 86 81 42
A.该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
B.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
C.表一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
D.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阳光无关
9.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有光和无光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高温、低温、常温 D.有光和无水
1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此方案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11.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问题-实验 -假设-结论
C.实验-问题-假设-结论 D.假设-问题-结论-实验
1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并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林奈
13.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爱问问题,一次他在苹果树下乘凉,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到牛顿时,牛顿心里想着:“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这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一步骤(  )
A.观察 B.提出问题 C.做出假设 D.实验
14.生物学是实验性科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的探究活动只有实验这一种方法
B.尽量保证实验规范,不提倡进行多次实验
C.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
D.在探究实验中,不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15.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16.小明为了验证新鲜豆腐加入食盐能延长保鲜时间,设计了如下实验,据表回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时间 实验结果
豆腐甲 豆腐100g+500mL冷开水,加入适量的盐 28℃/一天  
豆腐乙 豆腐100g+500mL冷开水 28℃/一天  
A.设置甲实验的作用是对照
B.本实验的变量是盐
C.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先变质的是豆腐乙
D.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是:盐水能延长豆腐的保鲜时间吗?
17.下表是探究“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
装置 培养皿 培养基 温度
甲 高温灭菌、冷却 接种(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常温
乙 高温灭菌、冷却 没有接种 冰箱
下列是对该实验修改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培养皿高温灭菌,乙培养皿不用高温灭菌
B.甲和乙装置都经过接种
C.甲和乙装置都放置在常温下
D.甲装置冷却,乙装置不冷却
18.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的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该(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9.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B.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唯一的有效方法
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20.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1.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
B.生物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
C.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问题
D.克隆技术对保存濒危物种,繁育优良品种等有重要实际意义
22.在Ⅰ、Ⅱ、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Ⅰ 琼脂、糖类 35
Ⅱ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250
Ⅲ 琼脂和维生素 0
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
A.培养皿Ⅰ和Ⅲ B.培养皿Ⅱ
C.培养皿Ⅰ和Ⅱ D.培养皿Ⅱ和Ⅲ
23.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24.下列关于实验法中“作出假设”这一步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性解释
B.假设是一种无端性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25.教材中的下列实验设立了对照组的是(  )
A.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B.观察花的结构
C.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 D.观察鸡蛋的结构
二、填空题
26.科学家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下面几个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   、完成实验、   、表达与交流.
27.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者控制的变量是   .
28.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他这些活动分别归于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中去。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制定汁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交流
①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②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③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   
④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⑤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的中央:   
⑥统计鼠妇在有无冰块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⑦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29.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    (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 “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    。
30.课程标准选了十一个主题,他们分别为: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请简要回答为什么选取这些作为一级主题    
3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的呼吸依靠    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三、实验探究题
32.实验探究。
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伊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A、B两个区域。请分析。
  A区域 B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10毫升①
第三步 2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②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1)完善实验过程,表格中①、②处应填写:①   
、②   

(2)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    。
(3)两组实验除变量   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4)若小伊多次进行实验后得到多组数据,应取多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若该值与上述表格中的结果非常接近,则可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33.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家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1 2 3 4
试剂 0.0025%的丁香提取液 0.0050%的丁香提取液 0.0075%的丁香提取液 清水
样品份数 4 4 4 4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4.家康在学校打扫时发现:马缨丹(一种植物)附近几乎没有蚊子,而在长廊尽头的迎春花附近蚊子成群.他想设计实验探究“马缨丹有没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将马缨丹、迎春花两种植物放入一个透光的纱帐内,施加    的水和肥料,然后在两种植物的中央放入30只蚊子,静置5分钟,接着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
(3)若将马缨丹设置为实验组,则迎春花为    组.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建议做    实验.
(4)请你根据(2)、(3)小题,完善以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
时间组别
(5)(5)家康在实验中发现,长廊的另一端较潮湿且有积水,就此提出:积水更有可能是招惹蚊子的原因.家康设计第二轮实验如图,请在横线填写出相应变量    .
四、综合题
35.一天,同学在世纪花鸟市场买了两盆仙人掌,回家准备做仙人掌耐旱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盆栽仙人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变量条件是:   
(4)实验过程;两盆同样大小的仙人掌,一盆浇适量的水,一盆不浇水.这样设计是进行   .连续20天观察、记录仙人掌的状态.
(5)实验结论:   .
36.某造纸厂附近出现农作物死亡现象,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的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取一定量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水.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污水,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组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污水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
(5)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不能用1只或2只鼠妇,因为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话,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等,会影响实验效果,不足以说明问题,导致实验结果出错,所以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中选择鼠妇时,数量要合理,不能太少,会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数量太多也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如观察鱼的运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分析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的存在。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庭院里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水泥路上明亮干燥,鼠妇的数量是0只,干草地中缺乏水分,鼠妇的数量是2只,表明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水边的石头下和花的湿花盆下阴暗潮湿,鼠妇的数量分别是24只、18只,表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0℃和25℃唯一变量是温度,A正确。
B、有光和无光黑暗,唯一变量是光,B正确。
C、0℃和干燥,有两个变量是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C错误。
D、干燥和潮湿,唯一变量是水分,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C、D、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应该除了土壤的干湿度不同,其它条件(蚯蚓的大小、数量及生活状况、实验环境等)要都一样,要注意控制变量的唯一,而B、1条蚯蚓,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结果没有说服力,B错误.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从表中可知,该同学并没有探究在40℃以上的条件下种子是否能够萌发,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A错误;
B、从表中可知,种子的含水量在7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B错误;
C、表中实验数据能反映出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25℃)和含水量(70%);C正确;
D、所做实验并没有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结论“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阳光无关”,D错误.
故选:C.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3)从表中数据可知,种子的含水量在7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86%,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所以该植物种子最适宜的萌发的含水量是70%.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85%,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
9.【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光照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湿润与干燥等等。因此有光和无水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0.【答案】C
【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温度、湿度、震动幅度都应一致。所以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而且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防止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解: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B正确.
故选:B
【分析】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据此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提出问题是指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如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该选项符合题意.
C、作出假设是指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等,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因此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C符合题意。
D.在探究实验中,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16.【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甲乙两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有盐的一组,即甲组是实验组,乙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A符合题意;
B、由题中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乙两组除了是否加入盐这个条件不一样之外,其它条件都一样,即变量唯一,因此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盐,B不符合题意;
C、预测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有盐的甲组豆腐品质不变,无盐的乙组豆腐变酸,C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的变量是盐。因此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是:盐水能延长豆腐的保鲜时间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7.【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探究“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和真菌,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细菌和真菌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细菌和真菌(接种)不同,而且温度也不同(常温、冰箱),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乙装置放置在常温下,只有变量细菌和真菌(接种)不同。因此选项A、B、D均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8.【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和假设相符,如果不相符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4)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20.【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要求实事求是,当实验的结构与假设不符合的时候,可能是假设不正确,便需要重新作出假设;如果是探究过程出现了错误,那么应当进行完善,重新进行实验。
【分析】探究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评价、修改、完善是命题的重要方面。
2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A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从衣食住行,到医疗、生产,到探索外太空,无不跟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A项正确。生物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如种植反季蔬菜、杂交水稻、转基因瓜果等,都更生物学发展有关,B项正确。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因此C项错误。
【分析】在选项中出现“所有”“一定”“都是”等全部肯定的字眼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解,这样的选项往往就是错误的。
2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五大类。因此,培育细菌和真菌等需要进行制作培养基,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调和pH要适宜,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分析表中Ⅰ有琼脂、糖类,微生物数量是35个,Ⅱ培养基中有琼脂、糖类和维生素则大肠杆菌数量达到250个,这样Ⅰ和Ⅱ不能说明大肠杆菌需要糖类,也可是琼脂提供的物质;但是Ⅲ培养基中有琼脂和维生素,结果微生物数量是0,说明培养基中没有糖类则大肠杆菌不能生长,这样Ⅲ和Ⅱ大肠杆菌的生长没有琼脂和维生素一样生长繁殖,从而说明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培养皿II和III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以免杂菌对实验的影响,正确;
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正确;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正确;
D、乙瓶与丙瓶有两个变量温度、牛奶中有无细菌,因此乙瓶与丙瓶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也不是瓶口是否敞开,错误.
故选: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做出假设环节中,做假设要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另外假设要具有可检验性,在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假设和结论有时候一致,也有出现假设与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假设并不是一种无端性的猜测,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过程,为基础题,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各环节要合情合理,符合科学规律,比如:提出问题环节中要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问题具有可探究性,不能随意无端得提出没有价值的问题;做出的假设要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又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当科学探完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2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两株一样的幼苗,一株放在土壤浸出液中,一株放株放在蒸馏水中,一周后观察两株幼苗的生长情况,实验设立了对照组,A符合题意;
B、观察花的结构,直接解剖花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直接观察果蝇发育的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观察鸡蛋的结构把鸡蛋打开放入培养皿内,观察鸡蛋各部分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
26.【答案】做出假设;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科学家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以下五个步骤:①通过详实的观察,提出问题;②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实验;⑤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做出假设;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7.【答案】光线的明暗
【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温度、土壤湿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线的明暗”.
故答案为:光线的明暗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8.【答案】A;F;B;D;C;D;E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提出问题: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此实验的假设为: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制定计划:根据假设制定科学的探究方案,即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即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的中央,统计鼠妇在有无冰块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得出结论:根据实施计划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表达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故答案为:A;F;B;D;C;D;E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9.【答案】同一种;甲组;乙组;乙;不能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
【分析】此题为科学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切入。
30.【答案】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没歌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考虑到是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的生活主题。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没歌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考虑到是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的生活主题。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31.【答案】乙瓶;水分;湿润的体壁;对照试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所以据此提出问题:土壤中的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
做出假设: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所以乙瓶中由于缺少水而使蚯蚓无法完成呼吸,最后窒息而死,
(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
(3)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4)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乙组,甲组起到对照作用。
【分析】此题较新颖,稍有一定的难度,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探究实验的关键是变量的唯一性。
32.【答案】(1)清水;数量
(2)避免实验偶然性
(3)1%洗手液
(4)平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第二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一个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所以另一个要每天喷10毫升的清水。第三步:应该根据蚯蚓的生存情况判断洗手液是否会影响环境,所以2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数量。
(2)在实验时,每组各用1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两组实验除变量1%洗手液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4)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33.【答案】(1)对照
(2)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丁香提取液的浓度.变量改变的123组是实验组,4组是对照组.因此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对照;(2)从图中看出,丁香提取液的浓度越大,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强度越低.因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对照(2)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4.【答案】(1)马缨丹没有/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2)同等
(3)对照;重复或多次 
(4)正确写出“组别”的得(1分);正确写出“时间”的得(1分).
时间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实验组(或马缨丹)      
对照组(或迎春花)      
(5)不放水(“不做任何处理”或划斜杆也可得分); 放水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由题意知道:该实验的假设是:马缨丹没有/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2)将马缨丹、迎春花两种植物放入一个透光的纱帐内,施加 同等的水和肥料,然后在两种植物的中央放入30只蚊子,静置5分钟,接着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
(3)若将马缨丹设置为实验组,则迎春花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建议做重复或多次实验.
(4)请你根据(2)、(3)小题,完善以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时间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实验组(或马缨丹)
对照组(或迎春花)
(5)家康在实验中发现,长廊的另一端较潮湿且有积水,就此提出:积水更有可能是招惹蚊子的原因,所以变量是有无积水,家康设计第二轮实验如图,一组应放水,另一组不放水.
故答案为:(1)马缨丹没有/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2)同等(相同 等合理的就得分)
(3)对照; 重复或多次
(4)(2分)正确写出“组别”的得(1分);正确写出“时间”的得(1分).
时间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实验组(或马缨丹)
对照组(或迎春花)
(5)不放水(“不做任何处理”或划斜杆也可得分); 放水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个原则.
35.【答案】(1)仙人掌耐旱吗?
(2)仙人掌耐旱
(3)水
(4)对照
(5)仙人掌耐旱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所以提出的问题是:仙人掌耐旱吗?(2)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作出假设:仙人掌耐旱.(3)变量条件是:水(4)实验过程;两盆同样大小的仙人掌,一盆浇适量的水,一盆不浇水,这样设计是进行 对照.连续20天观察、记录仙人掌的状态.(5)分析实验现象,浇适量的水的一盆生长不好,甚至死亡,而另一盆不浇水的生长很好,实验结论:仙人掌耐旱.
故答案为:(1)仙人掌耐旱吗?(2)仙人掌耐旱(3)水(4)对照(5)仙人掌耐旱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6.【答案】(1)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
(3)没有
(4)D
(5)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不良影响.
(6)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目中某造纸厂附近出现农作物死亡现象,所以问题是: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针对实验问题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
(3)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在设计的实验中我们明显发现缺少对照实验设计.
(4)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污水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造纸厂污水,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5)由于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造纸厂污水,每天一次,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而喷洒清水的花盆中的大豆苗生长良好.故可以得出结论造纸厂污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
(6)实验中我们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带来的偶然性(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我们一般使用多粒种子,如10粒.
故答案为:(1)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
(3)没有
(4)D
(5)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不良影响.
(6)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