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六节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六节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8 10: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六节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外表都有,我知道使米饭变甜酒的   就是常见的微生物。
2. 1675 年,荷兰人   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3.如下图所示,这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微生物,它是   。
4.物品发霉的条件是   。
5.细菌对于自然界中   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6.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有   ,   ,   等。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   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  养料。
8.禽流感由   病毒引起,是一种人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
9.鱼缸里的水变绿是   繁殖的结果。
10.自然界中无数的   ,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生成   、   和   。
二、单选题
11.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一般细菌分裂一次需要 (  )
A.2-3分钟 B.2-3小时 C.20-30分钟
12.下图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新型冠状病毒 C.蚜虫
13.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下列不是微生物的是 (  )
A.尖针菇 B.草履虫 C.跳蚤 D.霉菌
14.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1~2天 B.1~2周 C.1~2个月
15.食物发霉主要原因是霉菌的生长。为了阻止霉菌的生长,食物的保存应该避开霉菌喜欢的(  )生长环境。
A.潮湿、低温 B.潮湿、温暖 C.干燥、低温 D.干燥、温暖
1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基本特征
B.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人类生产食物
C.微生物太小,不是由细胞组成的
17.大多数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成倍地增长,快速地繁殖。假设某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从此刻算起,经过1小时,1个细菌会分裂的数量是(  )。
A.4 B.8 C.16
18.1675年,荷兰人(  )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A.胡克 B.列文虎克 C.弗莱明
19.影响香蕉腐烂速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A.温度 B.细菌数量
C.二氧化碳多少 D.灰尘
20.下列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的结构,其中属于变形虫的是(  )。
A. B. C.
21.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22.默然看到鱼缸里的水有些浑浊,他取了水样制作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这可能是(  )。
A.变形虫 B.喇叭虫 C.草履虫
三、实验探究题
23.微生物适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研究的问题: 微生物适于怎样的环境
我们的假设: 微生物适于温暖的环境
研究步骤: ①取质量相同的两份新鲜牛奶。 ②一份放在温暖的环境下,另一份放在冰箱里。 ③观察两份牛奶所产生变化。
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放在   的牛奶没有变化放在   的牛奶变质了。
实验结论: 微生物适宜生活在   环境里。
24.实验名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实验材料:洋葱、   、小刀、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
烧杯、显微镜
(2)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字,用镊子撕取“#”字中的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
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④从盖玻片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   ,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   吸掉多余的水。
⑤把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3)注意事项:
①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慢慢放下,防止   。
②滴碘液时,要滴在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要均匀。
四、解答题
25.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2019年到现在,全国人民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病毒感染呢?
26.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了水滴中的微生物,请你选择一种观察到的水中微生物,把它的形态画下来。
答 案
1.酵母菌 2.列文虎克 3.草履虫 4.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5.二氧化碳
6.流感;脊髓灰质炎;乙肝 7.阳光;吸收 8.流感 9.微生物
10.腐生细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11.C 12.C 13.C 14.B 15.B 16.C
17.B 18.B 19.A 20.A 21.B 22.C
23.冰箱;温暖的环境下;温暖
24.(1)清水 (2)碘酒;吸水纸 (3)产生气泡;染色
25.①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远离人多密集的地方 ②注射疫苗
③注意卫生,要勤洗手、多通风、不随地吐痰 ④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