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22:58: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伯乐,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借助注释、资料、上下文等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乐和锺子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伯牙鼓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仔细听老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合作探究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预设: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三、探究课文
1.从哪里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想一想,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锺子期会怎么说?
动人场景:日出、下雪、清风。
锺子期赞叹道:“善哉乎鼓琴,灿灿乎若旭日,飘飘乎若雪花,徐徐乎若清风。”
四、拓展延伸
1.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结合资料袋说说感受。
这一行为充分表现出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不再弹琴以祭友人的决绝态度。
五、各抒己见
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
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六、主题归纳
《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七、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