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8 10: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练12教师卷
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化
一、单选题
1.罗盘是唐宋时期中国人的发明,12世纪中期,欧洲水手开始用它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导航。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穆斯林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实用,不久便仿制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这反映了( )
A.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化的推动 B.新航路开辟所追求的宗教动机
C.劳动者对航海发明的主导作用 D.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回应
2.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宋代儒学家朱熹认为“凡世间所有之物,莫不穷极其理,所以处置得物物各得其所,无一事一物不得其宜。除是无此物,方无此理:既有此物,圣人无有不尽其理者。”理学家的这一观点( )
A.受到佛教影响 B.带有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个人名节 D.凸显思维的辩证性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以下现象不属于宋朝的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C.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5.辽、夏、金和蒙古各政权统治者都创制了文字,其中没有模仿汉字字形的是( )
A.契丹大字 B.西夏文 C.女真文 D.畏兀体蒙古文
6.南宋理学大儒朱熹,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著述颇丰。在其著作中,儿童启蒙读物较多,如《论语训蒙口义学》、《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表明( )
A.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 B.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
C.理学重点研究儿重启蒙 D.宋代官方对教育重视
7.《全宋词》中收录了大量涉及少数民族“胡人”的词句。其中北宋初期的涉胡词有8首,北宋中期的涉胡词有20首,而北宋末南宋初的涉胡词骤然增至60首。由此可见( )
A.宋词水平不断提高 B.文学反映社会现实
C.北宋政策影响诗词 D.宋词题材格式单一
8.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9.宋代冯继升献火药法,“赐衣物束帛”;石归宋发明弩箭,“增月俸”;焦僵创制铁盘奖,“迁本军使”;唐福献火器,“赐缗钱”。由此可见,宋代科技成就( )
A.动力来源于政府改革 B.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C.得益于经济发展需求 D.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
10.下列图片展示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其特点是都模仿了汉字字形。这可用来说明(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民族史研究资料丰富
C.民族间文化联系增强 D.文字能促进文明发展
11.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 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 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12.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可见,宋明理学( )
A.其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B.提倡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
C.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D.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
1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唐朝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并编订《授时历》。这些活动的成功取决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浸染
C.选官制度的推动 D.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14.南宋时期,很多士大夫自觉追求圣贤之道,当面对国家危难时,他们不惜毁家纾难,勇于舍身取义。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B.市民阶层的出现
C.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D.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
15.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词与苏词反映了宋词的哪两大流派( )
A.浪漫派豪放派 B.婉约派现实派
C.婉约派豪放派 D.浪漫派现实派
16.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 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 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17.在中古时期,颜回是长期获得朝野主流承认的儒家“亚圣”。北宋熙丰新政中始以颜孟并配孔子,孟子位次颜回;南宋高宗时,官方颁示的《道统十三赞》首次舍颜子而独称孟子“亚圣”。儒家“亚圣”名号的曲折变迁折射出( )
A.孟子地位的提高 B.儒家思想的发展
C.统治危机的加深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8.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国家大一统格局形成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19.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 )
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
②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
③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
④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
⑤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0.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这样一个观念共识:应当(人事伦常)=必然(宇宙规律),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将人事伦常提高到超道德的本体地位,从而构成了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行为再规范。这一思想体系( )
A.是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B.忽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
C.促进了新兴市民意识的发展 D.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
21.“正心诚意”被理学家阐发为治理封建国家的重要准则,它固然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而言的,但首先是针对的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即“正君心”。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
A.皇位常由德高者继任 B.儒士反对运用法律治国
C.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 D.君主个人修养关乎社稷
22.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将“修养心性、恢复圣贤教诲”作为师徒教学的准绳,这也成为后世地方官学的宗旨。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了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这有利于( )
A.鼓励平民大众的个性解放 B.官学和私学之间加强交流
C.儒学的社会影响得到扩大 D.推动市民阶层的文化繁荣
2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尚书》的考证和解释,使用他理解的语言来表述;南宋理学家朱嘉,发现弟子读不懂“四书”“五经”,就用“集注”“章句”和“或问”等形式来解读。据此可知,两者都( )
A.致力儒家经典演义化 B.力图解决儒学僵化的问题
C.重视历史文献通俗化 D.否定传统伦理的道德标准
24.下图是元代画家吴镇的《芦滩渔父图》,画上所题为:“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落款是“梅老戏墨”。据此可知,该画( )
A.体现市井生活的丰富 B.具有借景抒怀的情趣
C.细致逼真的写实风格 D.蕴含伦理道德的规范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
——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在中央“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支持材料三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水手在使用中国罗盘和穆斯林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后,仿制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反映了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回应,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罗盘,未体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机,排除B项;材料强调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回应,未体现劳动者对航海发明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依据材料“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印刷术进一步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印刷效率更快,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印刷术,未涉及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代朱熹主张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要格物致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这带有唯心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伦理道德,排除C项;理学不含有辩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考查宋朝的科技发展。郭守敬为元朝科学家,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项都是出现在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辽、夏、金和蒙古各政权统治者都创制了文字,其中没有模仿汉字字形的是畏兀体蒙古文,D项正确;契丹大字、 西夏文 、女真文都是模范汉字字形,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说明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即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B项正确;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理学重点研究儿童启蒙错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排除C项;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说明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并不能展示重视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材料“其中北宋初期的涉胡词有8首,北宋中期的涉胡词有20首,而北宋末南宋初的涉胡词骤然增至60首”,结合所学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可以看出在两宋时期收录了大量的胡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之间的融合,所以文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之间的融合,不能得出宋词水平高低,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北宋的政策对诗词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宋词题材格式,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寻访仙道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体现了元朝文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他们不能够改变现实,只能够在精神上追求自由,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人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应该是对现实矛盾的一种反映,而不是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题材的广泛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排除C项;市民阶层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而不是寻访仙道,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冯继升献火药法,‘赐衣物束帛’;石归宋发明弩箭,‘增月俸’;焦僵创制铁盘奖,‘迁本军使’;唐福献火器,‘赐缗钱’”可知,宋代科技的发展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对科技的推动作用,“动力来源于政府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比较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的结论,排除B项;“经济发展需求”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其特点是都模仿了汉字字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文字、女真文字与西夏文字都模仿了汉字,都借鉴了汉民族文化,民族间文化联系增强,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世界文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少数民族文字借鉴了汉字,不能得知文字促进文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并结合所学可知,柳永词通俗易懂,被士大夫视为低俗,士大夫所代表的正统文化中的理学压抑人性,维护三纲五常与柳永所代表的俗艳文化出现了冲突,B项正确;柳永对抗的是理学压抑人性的部分,与思辨化的理学无关,排除A项;柳永词体现出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排除C项;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与史实不符,柳永对抗的是理学压抑人性的部分,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以阐释儒家义理为主、兼谈生命,从终极真理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相结合,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君主专制、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其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宋明理学对下层民众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不是提倡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排除B项;儒学的内涵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排除C项;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但不能说宋明理学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依据材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并编订《授时历》。”,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唐本草》的颁行以及《授时历》的编订,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之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作用,未涉及思想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出现了“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的现象,A项正确;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得文学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词属于婉约派,苏词属于豪放派,C项正确;柳词属于婉约派,不是浪漫派,排除A项;苏词属于豪放派,不是现实派,排除B项;柳词属于婉约派,苏词属于豪放派,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朱熹认为,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欲求是“天理”,超出基本生存需要的欲求是“人欲”,可知,朱熹认为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也看不出“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排除AC项;材料没有强调“人欲”是“存天理”关键,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孟子的地位在北宋以后逐渐上升,成为亚圣。这一过程,与唐朝时期儒学复兴、两宋理学的兴起发展紧密相连,理学家认为孟子是孔子道统的继承人,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并列,编为四书之一,孟子逐渐成为亚圣,这一过程反映了儒学思想在两宋时期的发展,B项正确;“孟子地位的提高”不是折射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学的发展,没有反映统治危机,排除C项;孟子地位提高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根据“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可得出不同民族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说明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C项正确;从文字不同并不能得出大一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而不是汉字的包容,排除B项;材料与审美的世俗化趋势地匀,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可以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①项正确;唐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火箭,可以在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②项正确;《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著作,不可能出现在北宋,③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④项正确;朱熹是南宋人,不可能在北宋看到他,⑤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体系是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对唐宋时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行为再规范,说明这一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实现了魏晋以来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D项正确;理学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统治,排除A项;B项“忽视”表述错误,排除;理学反对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利于新兴市民意识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正心诚意”“正君心”和所学知识可知,正君心是朱熹用以衡量君主的标准,正君心为治国之本的政治思维,对于君主而言,治国理民是其必须履行的职责,君主个人修养关乎社稷,D项正确;皇位常由嫡长子继任,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儒士反对运用法律治国,排除B项;元代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详解】朱熹不仅在书院讲学传播思想,其教学准绳被官方认可,而且其所编著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了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这显然使得社会的上层和基层都受到朱熹的影响,儒学的社会影响得到扩大,C项正确;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不主张个性解放,排除A项;B项提到的官学和私学的交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朱熹的学术与市民阶层文化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字与语言会随着时间产生不同以往的意思,历代文人对经典通俗化一直相当重视,材料中司马迁和朱熹的做法就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最好阐释,C项正确;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演义化,排除A项;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这时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僵化”说法错误,排除B项;朱熹不否定传统伦理的道德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根据“轻拨构,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可知,该画反映了作者随意不拘,任性自然,具有借景抒怀的情趣,B项正确;绘画属于文人画,并非描绘市井生活,排除A项;该画属于写意画,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细致逼真,排除C项;伦理道德规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5.(1)举措:①枢密院专掌军政;②三司专掌财政;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④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详解】(1)题干要求指出宋代在中央“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中央为加强专制皇权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中书门下仅保留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利,同时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根据材料二“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可知宋朝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二“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知宋朝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二“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可知海外贸易发达,“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可知纸币的出现与使用。
根据所学知识,支持“中国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史实有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26.示例:
观点: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
阐述:我赞同这种观点。隋唐时期,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社会上长期存在世袭奴婢和贱民阶层。到宋朝,伴随科举制度的完善,社会阶层流动迅速。“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奴婢主要来自雇佣。伴随租佃关系普遍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政府也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示例:观点: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
阐述: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宋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宋代政治上仍然坚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仍然小农经济为主,思想上仍然以儒学为主导。所以,宋朝仍然属于典型的传统中国社会,并非大变革时代。
【详解】首先,根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可归纳观点为: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其次,结合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可得出我赞同这种观点。再次,结合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以从宋朝社会阶层流动的迅速、社会观念的变化、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放松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宋朝政治的发展状况,得出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可以从宋朝在政治上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仍统治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等角度进行阐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