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可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③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未兴奋部位
C.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受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5.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甲狗不做任何处理,乙、丙、丁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μg/mL)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生长激素 6 5.8 0.1 5.6
据表分析: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被切除的内分泌腺依次是( )
A.甲状腺、垂体、睾丸 B.甲状腺、睾丸、垂体
C.垂体、甲状腺、睾丸 D.睾丸、甲状腺、垂体
6.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h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
B.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
C.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
D.Th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7.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9.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
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
10.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B.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11.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12.如图为动物某一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该生理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系统疾病
B.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14.护士每隔6小时为某位病人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5月6日6~12时,该患者的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
B.5月6~8日,该患者体温的波动与激素调节没有关联
C.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觉产生于皮肤
D.5月6~8日,该患者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且一直不正常
15.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
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符合图中方式乙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
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钾离子将大量内流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 。图乙中,B液为 。
(2)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穿过 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填字母),将导致 。
18.(10分)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图1是用橡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结构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mol/L 145mmol/L
b 140mmol/L 5mmol/L
(1)叩击使图1中的伸肌受到牵拉,刺激其中的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元传到脊髓,结果除了使传出神经元A兴奋引起伸肌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外,还使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进而导致传出神经元B支配的屈肌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从而协调完成膝跳反射活动。
(2)表中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2中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___(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与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兴奋;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图2中的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
19.(13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与D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
(5)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非洲猪瘟暴发后,我国生猪大量死亡,引起肉价飞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 细胞发挥作用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 免疫。
(3)ASFV的致死率可达100%,这是因为ASFV能够将猪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破坏从而使猪的
免疫受到破坏。据报道,ASFV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疫苗属于 。疫苗的作用是 。
(4)某研究机构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a处的内容是 。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甲组 乙组
注射 是否发病 注射 是否发病
第一次实验 1 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 否 a 否
第二次实验 1 mL含ASFV制剂 是 1 mL含ASFV制剂 是
21.(16分)下图是人的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身体的温度1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图中细胞内的一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①挑选两只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②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宜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D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
2.D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错误。
3.B
A. 在甲图中,③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A正确;
B.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B错误;
C. 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4.A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胰腺细胞上有促胰液素的受体,故经血液循环后可以作用于胰腺,③正确;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非体液调节,④正确;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
5.A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产生;雄激素是由睾丸产生;生长激素是由垂体产生;由表可知,乙缺少甲状腺激素,可能被切除甲状腺;丙缺少生长激素,可能被切除垂体;丁缺少雄激素,可能被切除睾丸。
6.D
辅助性T细胞(Th)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胸腺中成熟,A正确;
B、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进而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直接攻击和杀伤癌细胞,B正确;
C、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则不能形成糖蛋白CD8,进而导致Tc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C正确;
D、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Th细胞、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D错误。
7.C 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被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而ef段是由体内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引起的,A错误;曲线bc段胰岛素分泌增多,而de段由于运动导致代谢增强,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B错误;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肌糖原不能水解补充血糖浓度,D错误。
8.D
HIV感染人群的免疫能力降低,因此他们比健康人群更易患肿瘤,A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研制具有持久效果的疫苗很难成功,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因此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9.B 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细胞甲吸收,从而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B错误;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膜电位发生改变,C正确;多巴胺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D正确。
10.C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为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两个过程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b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 D正确。
11.D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负反馈调节 ,A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B正确;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C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温度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12.B略
13.B
A、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
故选:B.
14.A 据图分析,护士每隔6小时给该病人测量一次体温,一共测量了11次,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 ℃,最低体温是36.8 ℃。5月6日6~12时,该患者的体温不断下降,说明其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A正确;5月6~8日,该患者体温出现了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该体温调节过程中有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B错误;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觉产生于大脑皮层,C错误;5月6~8日,该患者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最后趋于正常,D错误。
15.A 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注射疫苗的目的是让人体内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就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而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因此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故选A。
16. B
如果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那么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应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的相关活动,促甲状腺激素应该是垂体分泌的,A错误;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方式如图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此降低渗透压,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即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的内流,而不是钾离子,C错误;方式丙中,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神经系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因此下丘脑分泌某种激素,这就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没有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称为效应器,这里下丘脑属于效应器,D错误。
17.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泌尿系统 血浆
(2)降低(或下降) 缓冲物质(或NaHCO3)
(3)神经—体液—免疫
(4)10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2分)
(5)A 组织水肿
18.收缩 兴奋 舒张 Na+、K+ Na+、K+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2分) 胞吐 突触间隙 6 兴奋
19.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 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 胰高血糖素(1分)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胰岛B细胞(1分) 拮抗 抗体1(1分) 自身免疫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激素
20.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防御 细胞因子
(2)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抗原 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2分)
(4)1 mL生理盐水 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2分)
解析 (1)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3)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ASFV的致死率可达100%,这是因为ASFV能够将猪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破坏,从而使猪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疫苗属于抗原。疫苗的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4)生物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a处应该是注射等量(1 mL)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者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21.答案(每空2分) (1)反射 (2)转录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
(3)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饲喂等量且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①两只兔样本数太少,应选择多只兔进行重复实验, 避免因兔的个体差异引起实验误差 ②相比对照兔,实验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 ③实验兔和正常饲养兔的空白对照,实验兔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前后的自身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