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培优强化(4)
一、单选题
1.用牙轻咬住筷子的一端,用手指轻敲另一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右手握住筷子,使筷子不与牙齿接触,保持筷子的位置不变,手指仍像前次一样敲击筷子,比较两次的敲击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B.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C.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D.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同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2.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声速随温度改变
3.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的高度约为
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
4.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
D.声波就是声源
5.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然后再依据超声回声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有一只在某校大天井里悬停的蝙蝠发出超声后0.12 s接收到了回声。请你帮蝙蝠算算前方的障碍物到它的距离是( )
A.40.8 m B.408 m C.20.4 m D.204 m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7.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
A.165m B.198m C.22lm D.330m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
9.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10.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
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
11.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米/秒 B.25米/秒 C.30米/秒 D.40米/秒
二、填空题
12.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
1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的实验。用悬挂着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_____,这说明了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14.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某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设当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________;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________。
15.自然界中有一种现象:当外界的振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的振幅会加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因此,登山队员们在攀爬雪山时禁止大声交谈,这是因为人群在大声呼喊时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从而引起周围空气和积雪的______,如果有一种声波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______,就会形成雪崩。
16.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______m;客车的速度为______m/s。(假定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8.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远离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2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听到回声,则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_________m。
19.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如图 a、b、c所示是某发声体的示波器图像,音调最高的是_____,响度最大的是______.
20.汽车匀速行驶,在距离隧道右侧入口165m处开始鸣笛,司机经过1s听到隧道入口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 m/s。此时,他看到这条长150m的隧道内有一工人正在检修设备,立即亮灯提醒工人离开。恰好工人正好处在向左、向右跑都能安全脱险的位置。为了安全脱险,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___m/s。(当时声音的速度v声=315m/s)。
21.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C
6.C
7.A
8.C
9.D
10.C
11.A
12.振动 真空
13.乒乓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14.680 640
15.振动 相等
16.响度传声效果与介质有关(或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17.1122 34
18.360
19.振动 c c
20.15m/s 5m/s
21.相同 “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