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从这些带狼字的成语中,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狡诈 贪婪 凶狠
师;没错!这些成语大多是贬义词,可见狼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是不受喜欢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狼》一探究竟!
2.师出示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任务二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作者作品简介(资料助读)
二、 初读课文
任务一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尝试断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全班交流朗读。
③师范读全文。
师生点评,明确易错读音,对于读错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教师通过句子、段落、篇章的各读、范读指导学生)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问题一:在文言文中如何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2.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进行概括总结,并适时板书,
1)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理解。
屠乃奔倚其下。 乃:于是。 其:代指柴草堆。
2)组词推断法——把单字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语境确定意思。
屠乃奔倚其下。 奔:奔跑。 倚:倚靠。
3)成语解词3——联系学过该词的成语。
顾野有麦场。 左顾右盼。
3.我是翻译官: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翻译全文,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4.师生共同整理本课的重点字词和词语。
5.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开端:遇狼。
发展:惧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三、细读课文
任务二 小组合作,梳理博斗
※探讨屠夫和狼之间的斗争,是如何进行精彩描述的。并从中感知形象。
遇狼
·屠户 晚归
·狼 缀行甚远
做分析:划线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得结论:通过“晚”“甚远”说明狼的狡诈和贪心。
惧狼、御狼
·屠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做分析:以上句子描写的角度是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得结论:通过动作神态的的描写,写出了狼的狡猾。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屠户的沉着冷静。
杀狼
·屠户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做分析:以上句子描写的角度是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得结论:通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老师总结概括狼、屠户的特点。
※生齐读,读出抑扬顿挫,表现心理变化。
角色表演,情境模拟
※以自主选择成员的方式合作,分别扮演“狼”、屠户情景再现全文。
注意:适当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进行补充。
师小结:面对危险,害怕是人的本能反应,但屠户在经历了从“害怕退让—认清形势—放下幻想,决心斗争”的一番心理挣扎后,及时地举刀反抗,使两狼毙命,实属智勇之人。
任务三 探究主旨 获得启示
1.我们在赞叹屠户的勇气与智慧时,不免深思:屠户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生讨论交流)
预设
(1)丢掉幻想,树立了与狼搏斗的思想。
(2)观察环境,占据有利地势。
(3)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4)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除恶务尽。
2.联系现实谈做法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好人善意,也会遭遇坏人恶霸。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交流)
预设(1)保持冷静、清醒。
(2)要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3)观察周围环境,选择有利的方法。
任务四: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阅读《狼三则》其它两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并品析文中狼和屠夫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教师牵引过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且在突破重点难点环节,时间过于紧张,处理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生。基于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