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8 09: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有一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几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风靡,几代人为之赞叹,甚至专门成立了研究学会,这就是《红楼梦》。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通过作者的妙笔,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今天,让我们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导入新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 雪 芹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时期,家境出现波折,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作者简介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题为“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名曰“大观园” 。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刘姥姥与贾家的来历:
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到贾府。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当时贾母借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一并邀请赴宴。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写作背景
蓼溆( ) 促狭( )
筵席( ) 戗金( )
麈尾( ) 嬷嬷( )
xiá
qiànɡ
zhǔ

读准字音
liǎo xù
yán
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文中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清客: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调停:安排处理。
麈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促狭:爱捉弄人。
词语理解
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出了许多笑话。
2.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①- ③):饭前:凤姐、鸳鸯等人计划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 ④-⑩ ):饭中:刘姥姥上演“笑”剧。
第三部分( ):饭后:凤姐和鸳鸯向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道明原委,甘被取笑,哄贾母开心。
3.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潇湘馆
林黛玉的住所
紫菱洲
贾迎春的住所
秋爽斋
贾探春的住所
4.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刘姥姥来到大观园
发展: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
高潮:刘姥姥上演“笑剧”
结局:凤姐、鸳鸯陪不是
合作探究
1.读一读第一部分,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都大);
(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鹌鹑蛋);
(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3.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怔”?
“发怔”这一神态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一方面写出了刘姥姥的语言及“鼓着腮不语”的神态出乎大家的意料,瞬间寂静,又与众人大笑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 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
③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④王夫人“用手指着风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风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⑤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的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要强的个性;
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
⑦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5.下面是描写刘姥姥吃鸡蛋的语句,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
“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
“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这些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饭时遭受戏弄的可笑而无奈的窘相。
6.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可见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但她决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3)“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7.如何看待刘姥姥这一形象?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绝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姥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些恩惠。
面对贾府生活的豪奢,没有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是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金银制作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朴素、实在的农妇形象。
而从“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果然威武”,“如今又见了这小房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指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此两句可见刘姥姥说话得体,已可见出刘姥姥其实是大智若愚的,而在饭桌上说出的一系列俚俗之语和滑稽之态,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取乐之需,又足见刘姥姥的机敏之处。
8.读一读第三部分,思考: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9.结合全文,思考: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奢华的生活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10.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视角映射出贾府奢华的景象,对贾府淫逸豪奢的生活进行了谴责。
1.场面描写,精彩生动。
本文运用精彩的场面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观园群笑图。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致地叙述、描绘和渲染,表现出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异常生动,栩栩如生。
2.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最为突出。刘姥姥为了博得贾母一笑,甘愿装作愚者,演出了一场绝妙的“笑”剧。在这场“笑”剧中,刘姥姥语言粗俗,装疯卖傻,而又善于察言观色,精明世故。文中还成功地塑造了凤姐、鸳鸯、贾母等人物形象,通过她们不同的言行,刻画出她们不同的个性特点。
写作特色
文章主旨
本文叙述了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在大观园中与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被凤姐和鸳鸯设局取笑的事。既刻画了刘姥姥朴实、机智、世故的形象,又通过她的视角观察贾府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
刘姥姥进大观园
入席前,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
席上,上演“笑剧”——滑稽可笑
席后,凤姐、鸳鸯赔礼
暗射贾府的腐败
板书设计
曹雪芹写《红楼梦》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父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父亲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近六十年织造官,家产越来越多,成为豪门。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頫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