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要求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能通过举例,作图等方式描述机械功即可
【教材分析】是“机械功和机械能”这一章的开篇。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是通过功和能的关系引入的,正确理解功的概念为学生认识能量做好铺垫,因此这节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因为功的概念十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建构,而且在判断做功与否、计算做功多少问题时还需要结合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等知识,所以《11.1怎样才叫做功》这一节课的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可见,功的学习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
【学情分析】生活中有功的词语的理解,但是物理中概念含义更加丰富和细致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从历史的角度引出功 认真听,领略功的深刻内涵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同时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渗透人文知识。
一.怎样才叫做功 由课本的图片,以及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通过引导学生作图的方式分析得出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体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的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实例,强调两个必要的因素缺一不可。 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观察、分析、思考,各图中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原因。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况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怎样测算功 1.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2.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阅读,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观点采择能力以及应用迁移能力。
三、反馈检测 教师出示题目,适时点评,给予情感激励 思考、分析、交流 巩固本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各小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交流 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反思的意识。
五、课后练习 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只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方式进行。没有直接给出机械功的定义,而是从功的语文定义迁移开来,并从功的“前世”出发,佐证观点。同时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经历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讨论,逐步建立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也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分析总结得到。关于功的计算,也不是直接讲解,而是通过体育冠军的案例出发,同时学生自主阅读、辩析、讨论、纠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通过教师点拨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