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1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1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8 22: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物质、精神准备:
课本、学案、笔记本,双色笔,最重要的是:
    
             
2.温故知新:
课前背诵:(1)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基本史实(2)日军在东北的侵华罪行
同学们 你准备好了吗?
激情!!!
2005年5月,在卢沟桥上,一位91岁的日军老人走到桥中间,突然面向西南,双膝下跪。他想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
他为什么要选择卢沟桥呢?
新课导入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程标准: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找出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2.结合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面对日本的侵华罪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数枚炮弹袭击正在演习的日军,致使士兵失踪。次日晨,日军和中国国民党进入战争状态。”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内容
材料二: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中之间,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日·《今井武夫回忆录》
1937年的卢沟桥见证了什么?
真相?
材料三: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结合下述资料,思考日军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的原因?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P91页内容,简述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4)结果:
(5)影响:
1937.7.7
北平卢沟桥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
一、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思维延伸:
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 1937年7月7日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相似点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活动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中国工农红军改编
①工农红军
②南方八省
游击队
新四军
八路军
军事合作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 长 :叶挺
副军长 :项英
合作方式:党外合作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2.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西安事变
1936.12.12
结合时间轴,说明国共关系的发展对抗战局势的影响。
史实
结论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七七事变
1937.7.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两党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国共合作宣言》
1937.9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阅读课本P92-P93页内容,提炼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4)将领:
(5)结果:(6)影响:
1937年8月13日
上海
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姚子青、谢晋元
姚子青
谢晋元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上海失陷
上海失陷后,日军向中国军队进行追击,直奔国民政府所在地——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1937年12月13日
28
30多万
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
20000
南京31%的建筑被烧毁。
31%
据统计,在南京沦陷期间,发生的强奸案约为20000起,无数妇女不堪欺辱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105,106
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
“杀人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比赛结束的时候,双方的军刀已砍缺了口。
四、南 京 大 屠 杀
……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南 京 大 屠 杀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军否认历史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引自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
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目的是美化侵略,否认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 。
日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8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正式成立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公祭仪式上讲话
日本政府应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歉!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
反思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要奋发图强,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7.7
卢沟桥事变
1937年的中国
平津失陷
9.23
12.13
佟麟阁
赵登禹
事件
结果
英雄
8.13
淞沪会战
上海失陷
谢晋元
姚子青
南京
大屠杀
南京失陷
全民族抗战开始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通过《国共合作宣言》,蒋发表谈话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充分显示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
课堂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上海——淞沪会战
南京——南京大屠杀
北平——卢沟桥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座城市:
一条战线:
二次合作:
课堂小结
◆辨一辨
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第一次合作成立标志
国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标志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民党一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