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五校联考)答案
高 二 地 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A A D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B D C A D
【解析】
1.某地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纬度,甲、乙两地经纬度分别是(60°N,120°E)、(30°N,
58°W),从经度看,甲、乙经度相加小于 180°,说明地处东经度的甲在地处西经度的乙东边;
从纬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北侧,因此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故 B正确。甲、乙两地同在
北半球,甲地纬度更高,A错误。甲地和乙地的自转周期一样长,C 错误。甲地比乙地纬度更
高,自转线速度更小,D错误。故选 B。
2.通过判读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发现甲、乙两地几乎同在一个经线圈上,经线圈为大
圆,因此只要算出两地最小的纬度差即可算出两地的最短距离。两地最小的纬度差为 90°,
由于 1°纬度差的距离为 111 千米,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9990 千米,与 C最接近,C
正确。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冬至日,b为秋分日,c为夏至日,d为春分日。神舟十四号载人
飞船发射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6 月 5日,日期介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故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
大致是图中 d向 c运动轨道之间,D正确,ABC 错误。
4.根据材料可知,6月 5日-7 月 25 日之间,地球运动轨道经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
慢),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正确,BCD 错误。
5.已知 A为 17 时 30 分,B与 A相差 15°,且位于东侧,所以时间为 18 时 30 分。因为 A为
17 时 30 分,所以 AC 为昏线。在 A 点与 B 点的中心存在一条经线为 18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为 18 点,所以 18 点所在的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为赤道经过的点。赤道到 B 点跨越超过 25 度,
所以距离 C点同样超过 25°,故 A 正确。
6.根据上题可知,越向北昼越短,所以太阳直射南半球,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AC 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
短,B错误,D正确。故选 D。
7.两个节气岳阳市的昼长时间相等的条件是直射点的位置相同。其应该关于夏至日对称分布,
只有芒种、小暑两个节气直射点的位置相同,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8.日期界线为 0时经线和 180°经线,计算 180°经线时间为 24 日 0:23,而梅州日期为 23
高二地理答案 · 第 1页 · 共 3 页
日,故与梅州日期相同的范围超过二十四分之二十三,选 C。
9.当地经度为 113. 5°E,当北京时间为 12 点时,该地地方时在 12 点之前,为上午,太阳
方位为东南,为获得最好的发电效果,光伏组件应朝向东南,BCD 错误, A正确。
10.为避免遮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 L应为冬至日正午光伏组
件的影长。冬至日时太阳能组件倾角=90°-H=纬度差=31.5°+23.5°=55°,光伏组件长度为
2m,因此影长 L=2/sin(90°-55°)=3.5 米,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1.页岩气富集在沉积岩中,地壳物质循环图中,丙在莫霍面以下,为岩浆,甲为岩浆岩,由
变质作用形成的丁为变质岩,则乙为沉积岩,外力沉积后,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
岩,因此 B正确,ACD 错误。所以选 B。
12.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乙处岩层中老翼新,为背斜构造,B正确;甲处岩层 7、8
呈水平状态,更深处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不利于储油气,A错误;丙处岩层中新翼老,为向斜
构造,不利于储油气,C错误;丁处断层发育,不利于储油气,D错误。故选 B。
13.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
恐龙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A错。甲处岩浆侵入将三叶虫化石所在地层切穿,甲处形
成晚于三叶虫化石岩层形成。同时,甲处岩浆未切穿至乙岩层,其形成早于乙岩层,更应早于
恐龙化石所在岩层。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等所在岩层均发生了断层,但大型哺乳动物所在岩
层未发生断层,表明断层形成晚于恐龙化石所在岩层,但早于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所在岩层。所
以从早到晚的顺序是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
石,D正确。
14.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
质岩,B错误;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误。乙
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
过地壳抬升,C正确。
15.汾河上游为山区,黄土并不深厚,B错误;汾河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源条件差异不大,
因此水源缺乏不是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排除 C;人口稀少,不属于自然原
因,D错误;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小,耕地面积较小,导致古村落较
少,因此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平地狭小,A正确。
16.图中显示,汾河下游的古村落以先秦时代为主,中游的古村落以明朝和隋唐时代最多,上
游以明朝时代稍多,这表明当地人们先在河流下游和中游河谷平原垦殖建立聚落,随着当地人
口持续增长,平原地区土地开垦殆尽,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开始垦殖中、上游地形条件较差的
区域建立聚落,因此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由中下游向上游扩展,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3 小题共 18 分)
(1)新疆。(2分)
理由:①春秋二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50°,可推出该地纬度≥40°N;②该地地方时比
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说明该地经度约为 90°E,结合四地区位置最终得出该地应在新疆。(理
由从纬度和经度两方面切入,每点 2分,共 4分)
高二地理答案 · 第 2页 · 共 3 页
(2)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不断变小(或从 23°26′变为 0°);不断变短。(每点 2分共 6
分)
(3)高温。(2分)
理由:①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 c的季节时,处于夏季,因此我国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北部地区日照时间长于南部地区;②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北部地区略大,单位时
间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
(从北方昼长更长,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大两方面切入,每点 2分,共 4分)
18.(3 小题共 18 分)
(1)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
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每点 2分共 6
分)
(2)①地处热带,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地区,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位
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容易受台
风等灾害影响。(任答 3点得 6分)
(3)A地:①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②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③西部靠
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安全性能好。
B地:①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②距海洋远(地处内陆山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稳定,
利于航天发射;③山区人口少,安全性好;④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只选择 A地或 B地,无理由不得分;选择 A地或 B地得 2分,理由任答 2点得 4分,共 6
分)
19.(3 小题共 16 分)
(1)地垒、地堑、断层(任答 2点得 4分)
(2)①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②沟谷
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③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
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6分)
(3)北侧颗粒物较小。(2分)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②河流流程长,
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每点 2分,共 4分)
高二地理答案 · 第 3页 · 共 3 页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五校联考
高 二 地 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乙两地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分别为 60°、30°,甲、乙两地经度分别为 120°E、
58°W。据此完成 1~2题。
1.甲、乙两地( )
A.同在北半球,甲地纬度更低 B.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C.甲地比乙地的自转周期长 D.甲地比乙地的自转线速度大
2.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
A.1000 千米 B.5000 米 C.10000 千米 D.20000 千米
北京时间 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搭载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遥十四运载火 b
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 a
成功。2022 年 7 月 25 日 10 时 03 分,神舟十四 c
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 d
入问天实验舱。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
此完成 3~4题。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所处的
公转轨道位置大致是图中( )
A.a、b之间 B.a、d之间 C.b、c之间 D.c、d之间
4.从飞船发射到航天员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是(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加快 D.逐渐变慢
图中 AC、BC 分别为晨昏线和经线的一段,AB 之间的经度差为 15°,此时 A 点的
地方时为 17 时 30 分,读图完成 5~6题。
5.C 点的纬度可能是( )
A.30°S B.0°
C.15°S D.15°N
6.该日 C 点旗杆影子轨迹图可能是( )
高二地理 · 第 1 页 · 共 6 页
A. B.
C.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
事的补充历法,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7~
8题。
7.在下列各组节气中,两个节气梅州市的昼长时间
基本相等的是( )
A.立春、立夏 B.芒种、小暑 C.立冬、立秋 D.霜降、处暑
8.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 10 月 23 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降当日
北京时间 20:23,与梅州日期相同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比例( )
A.不到二十四分之一 B.接近六分之一
C.超过二十四分之二十三 D.接近八分之五
在光伏电站工程中,绝大多数支架为固定支架。
我国湖北省某地(31.5°N,113.5°E)海拔 65
米,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 14°,且朝向
正南方向。目前该地将部分光伏组件改成可转动支架
(如图所示)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
(sin14°≈0.24、cos14°≈0.97、sin35°≈0.57、cos35°≈0.82)。据此完成
9~10 题。
9.若将支架改为可转动型,则北京时间 12 点时光伏组件应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0.为避免遮蔽阳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 L大约为
A.2.1米 B.2.4米 C.3.5米 D.8.3米
高二地理 · 第 2 页 · 共 6 页
2021 年 4 月江西赣州宁都盆地发现页岩气藏,储量巨大,为赣南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供了资源保障。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字 1~8表示岩层
由老到新),据此完成 11~12 题。
11.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推断,形成页岩气的岩石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推测在地质剖面图中,最可能发现页岩气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 13~14 题。
13.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C.三叶虫残骸沉积、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 B.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
C.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高二地理 · 第 3 页 · 共 6 页
古村落是形成于历史时期而保存至今
的古老聚落。下图为山西省汾河流域古村
落空间发展时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汾河流域上游古村落分布的自然
原因最主要是( )
A.平地狭小 B.黄土深厚
C.水源缺乏 D.人口稀少
16.汾河流域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 )
A.由上游向中下游发展 B.由上下游向中游发展
C.由中上游向下游发展 D.由中下游向上游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 a、b、c 三条曲线为该
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
(1)在广东、黑龙江、四川、新疆四个省区中,判断该地所在的省区,并说明理由。
(6 分)
(2)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 a时,该地日出日落的方位状况为 ,
并判断从曲线 a 到曲线 b,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为 ,该地正午
日影长度变化为 。(6 分)
(3)当该地处于太阳视运动曲线为 c的季节时,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普遍
(高温/低温),并从地球运动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 分)
高二地理 · 第 4 页 · 共 6 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 分)
材料一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
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
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 7
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
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 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
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6
分)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6 分)
(3)厄瓜多尔将在下图 A、B 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
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6 分)
高二地理 · 第 5 页 · 共 6 页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
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
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说出右图中地质构造名称。(4分)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6 分)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高二地理 · 第 6 页 ·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