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狼》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9 15: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蒲松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二)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既要敢于,更要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故事情节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几张狼的图片,说出带“狼”字的成语(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等)。从这些成语中,你能看出狼的哪些性格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蒲松龄的一篇文章——《狼》,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人,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评价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朗读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缀行 屠大窘 苫蔽成丘 驰担持刀 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
2、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3、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文感知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2、互相交流合作结果。
3、师生共同更正、补充课文翻译。
4、强调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一)重点字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顾野有麦场:
③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④一狼洞其中: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二)重点句子翻译及理解: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④其一犬坐于前: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屠户 狼 故事情节
①遇狼(缀行甚远) ——开端
②惧狼(并驱如故) ——发展
③御狼(眈眈相向) ——继续发展
④杀狼(犬坐于前、洞其中)——高潮、结局
五、课文探究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⑴从“缀行甚远”可以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⑵此时的屠户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⑴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⑵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3、读御狼部分,思考:
⑴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看出屠户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⑵从狼“眈眈相向”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4、读杀狼段,思考:
⑴这段文字体现了狼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试找一找。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猾和贪婪。)
⑵说说屠户杀两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5、读最后一段,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六、拓展延伸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想一想:“止增笑耳”的只是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狼在此实际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贪婪、凶狠、狡诈的恶势力。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

蒲松龄
屠户 狼 故事情节
①遇狼(缀行甚远) ——开端
②惧狼(并驱如故) ——发展
③御狼(眈眈相向) ——继续发展
④杀狼(犬坐于前、洞其中)——高潮、结局
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