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Part 1
图片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帝国
(末代皇帝狄奥多西一世)
(分裂时间:395年)
西罗马帝国
霍诺里乌斯
东罗马帝国
阿卡迪乌斯
476年覆灭
1453年覆灭
英国约克教堂南面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君士坦丁大帝
306年被拥立为奥古斯都,在宗教方面,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后又于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大力推行基督教。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新罗马,为君士坦丁堡建都之始。337年,君士坦丁去世,临终前受洗成为基督徒,他是罗马转换到基督教的第一个君主,被尊称为君士坦丁大帝。
结合教材及地图,指出东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农业发展、商业发展情况
疆域范围
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地跨欧、亚、非三洲)
农业发展
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商业发展
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如: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典。”
——学者瓦西列夫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随从
东部与萨珊波斯作战,在西部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533—534)、意大利东哥特王国(535—554)并占领西哥特王国南部(552前后)。
萨珊波斯
作战
征服东哥特王国
占领西哥特王国南部
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
查士丁尼将法典交给他的法律顾问特里波尼安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
颁布的法令汇编
(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P48)
《民法大全》
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可看出,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这也就是说,这种“平等”意味着:奴隶主、大商人、高利贷者拥有残酷剥削奴隶和贫苦自由民的“平等”权利,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具有商品交换的“平等”权利。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罗马民法大全》旨在维护何种制度?
承认奴隶制
查士丁尼在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举”,并且取消了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
——孙义学、王永本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查士丁尼一世
法典提出了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公法是有关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例如: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的规定)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其中私法(民法)最完备,影响最大……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注:如意大利、奥地利、荷兰、葡萄牙等),除英国外,大都受到罗马法的深刻影响。19世纪初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东正教圣像中的查士丁尼手持《民法大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6世纪上半叶,查士丁尼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正教(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附属于国家政权,并大力打击“异教徒” 。
Part 2
图片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拜占庭帝国
从 7 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例如:埃及、叙利亚、耶路撒冷)
750年的拜占庭帝国
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
632-661年阿拉伯扩张地区
661-750年阿拉伯扩张地区
希拉克略
(610年—641年在位)
军区取代了行省,军区首脑行使军事与行政全权。军队的作用增强,编制扩大了,大批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承担世袭军役,并分得份地,战时应征入伍,平时屯田农务,并向政府缴纳人头税和土地税,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兵阶层,这个阶层实际上成为了国家的依附农民。军区各级军官、特别是上层则由帝国政府授予大量土地,在这一军事封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拜占庭的军事封建贵族集团。
——王斯德:《世界通史》
希拉克略—军区制
(巩固统治——埋下分裂)
诺曼人
突厥人
佩切涅格人和库曼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拜占庭
↓
“败仗庭”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
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向西方各个国家发出号召,组织十字军讨伐穆斯林,以解放圣城耶路撒冷,并许诺参加者“罪得赦免”。
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
对基督教来说,是耶稣受难后复活的地方
对伊斯兰教来说,是穆罕默德受到真主启示的地方
对于犹太教来说,是伟大的国王所罗门建造神殿的地方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悍然攻陷并洗劫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把这座“圣城”抢掠一空,屠杀7万余人,血洗全城。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人从君士坦丁堡抢劫大量财物回威尼斯
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一度占领首都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掠夺财富。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落。
引狼入室
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示意图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355年的奥斯曼帝国
1355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
1451年的奥斯曼帝国
1451年的拜占庭帝国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拜占庭帝国包括哪几个大洲?
结合地图,从文化交流角度,说说拜占庭帝国可以吸收哪些地区的文化成果?
欧洲、亚洲、非洲
欧洲——基督教文化、希腊罗马文化
非洲、亚洲——东方文化
基督教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
东方文化
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过境商业贸易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罗马穹顶和方尖碑
希腊
石柱
基督教宗教画
希腊罗马式马赛克镶嵌画
拜占庭文化在吸收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影响:①兼收并蓄其他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P49)
当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新文化运动时,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进攻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不堪忍受异教的压迫和动乱形势的骚扰,纷纷逃亡到意大利,他们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和情趣影响着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提供大量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
——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拉斐尔·《雅典学院》
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影响:②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基督教文化
西亚北非等东方文化
空间上的桥梁作用
兼收并蓄
独具特色
文艺复兴
东欧文化
时间上的桥梁作用
承前
启后
查士丁尼和《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
①概况:395-1453,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②社会: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①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②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P48)
③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外敌入侵: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等;14世纪开始——奥斯曼人
2.重要事件:希拉克略-军区制改革;十字军东征-国势日渐衰弱
3.帝国灭亡:1453年,灭于奥斯曼帝国
4.历史评价:①帝国范围:横跨欧亚非三洲;②文化特征: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承前启后;③文化影响:①兼收并蓄其他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