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2课时
学情回顾
01
课堂小结
03
积累拓展
04
CONTENTS 教学目录
02
精读课文
学情回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学习了诗歌“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巧妙构思。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拟人、反复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体会亿万人
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
1.赏析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妙处。
作者用疑问句形式作为标题,突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感情线索:
“你在哪里”—“他刚离去”—“找遍整个世界”—“就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
(感情开端—发展—回荡—迸发—升华)
2.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感情线索。
①诗人使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 “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呼唤声声,如奔走呼号,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对总理的思念。
3.诗歌多处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②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③诗人使用了连续反复的手法。五次使用了“在这里”,强烈表达一种惊喜激动的感情。结尾四次使用“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无尽哀思。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结构感的修辞效果。
反 复
依照词语重复出现的位置,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如: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连续反复)
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
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赞颂你那永不停歇的追求。
(间隔反复)
4.本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有什么作用?
“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①表示解释说明;
②表示话题转换;
③表示声音延长;
④表示强烈感情。
破折号的用法
5.说说下面几个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1)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2)周总理——
(3)——想——念——你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声音延长
表示强烈感情
6.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朗读风采。
《周总理,你在哪里》视频歌曲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1.构思巧妙,虚实结合
本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
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
起来。
2.多种修辞,感染力强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的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虽死犹生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排比、反复等的运用,
渲染了气氛、强化了感情,加强了艺术效果。
周总理,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他刚离去
找遍世界
就在这里
在人民心里
询问
呼喊
寻找
回答
思念
热爱
崇敬
怀念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让群众背风坐
积累拓展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
背风而坐,他自己迎着
风讲话。
1958年的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砾都被晒得发烫。奋战在水库工地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多人组成的劳动队伍。
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到了施工现场,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我们热烈欢迎首长……”站在队伍里的周总理立即纠正他说:“这里没
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
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
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是这样回答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
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 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