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商贸活动的史实,认识商业贸易的起源、发展和古代的商贸活动及贸易通道。
2.了解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古代中国不同时期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概况,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教学重难点
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
2.货币、信贷与商业契约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储备和交换等。咱们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别学习了食物的生产和储备,以及农业、手工业、现代机器生产的工具和劳作方式,今天我们学习人们是如何交换产品,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
【新课讲授】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活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第3页
【教师活动】商业贸易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原因: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目的: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教师活动】思考商业贸易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基础:在剩余产品日益增多和社会分工更加明确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交换,为商业贸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需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各原始共同体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着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换成为必然。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情况。
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教师活动】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呢?
(1)商朝:商朝出现独立商人,商业贸易范围广泛,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2)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3)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4)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纸币。
(5)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协同庆票号
晋商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地域性商帮之一,主要经营盐业和票号,尤以票号最为出名。山西平遥的协同庆是一家著名票号,创立于1856年,由榆次王姓和平遥米姓共同投资开设,有分号33处,遍布多个地区的商埠码头。
▲安微欲县棠機乐善好施坊
徽商俗称“徼帮”,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民间有“无徽不成镇”的俗语。图中的乐善好施坊是安徼歙县棠樾牌坊群中的一座,是清朝皇帝为表彰徼商济困扶贫、广行善举而立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战国时期商人2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这是第一次高潮出现时最重要的特征。第二个高潮期在唐宋,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更为明显,有更多的史料记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大多属于日用品之类。第三次高潮出现的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明中后期以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专业性城镇和专业性地区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专业户的形成等方面),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
【教师活动】通过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中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和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述:阶段划分比较合理。夏商西周时期,商贸活动基本由政府控制,就是所谓的
“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出现私商,富商大贾纷纷崛起。著名的有吕不韦、范蠡等。范蠡曾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意思是根据有余或不足就可以知道物品的贵贱,可以说他已经掌握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价格的规律。范蠡在物品充足时买进,当短缺时卖出,“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因此,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商业迅速发展的阶段。秦汉时期商业继续发展。隋唐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日用品成为商品大宗,因此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教师活动】理解“工商食官”的概念和发展。
(1)概念: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
(2)发展:①西周的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并设工官管理。
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周王室的衰微,
“工商食官”逐浙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一直存在。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总结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时期 总体特征 概况 政策
商朝 兴起 出现商人;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发展 “工商食官”局面被突破,私商兴起;金属货币大量出现
秦汉 艰难发展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航一,促进商品流通;商贸活动严格限制在政府控制的市里;对外贸易发展,出见丝调之路 重农抑商
魏晋南北朝 缓慢发展 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减小;出见草市
隋唐 较快发展 实行坊市制:出见柜坊和飞线;对外贸易繁荣:大运河促进了商贸往来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国际鼓励海外贸易
宋元 空前繁荣 纸币出现:边境贸易(榷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普遍
明清 继续繁荣 专业性市镇兴起:农副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发达,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商帮兴盛:线庄、票号:货币经济占主导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闭关自守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的两次突破
时间 表现 原因
春秋战国 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见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
宋朝 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低制也被打破,另外官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
【教师活动】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
(1)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国家间。
(2)商业活动场所:从城市到农村:从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
(3)商人组织形式:从官商到私商再到地域性商人群体。
(4)交易内客: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从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周时期,商品的种类以奢侈品为主,明清时期,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5)商业政策:在封建社会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2.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图片,通过教材学习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教师活动】图片中是由古埃及所记载的内容,它记载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图片中有天平,天平的两端放着不同的物品。戴着阿比努斯面具的高大的人亲自主持天平运作。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了商品交换的相关内容,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交换产品的场景;国家控制了对外贸易。
【教师活动】古代欧洲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呢?
(1)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3.东西方贸易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成为“四大发明”之外传播世界并被广为接受的三大标志性中国文化。古代西城、南洋、西洋等外来文明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增添了鲜血液,如葡萄、首蓿、芝麻、黄瓜、菠莱、草莓、棉花、马铃薯等新植物品种,香料、宝石、琉璃、象牙、犀角、玳瑁等工艺奢侈品,波斯白矾、肉豆蔻、降真香、芜荑等药物药材,玻璃制造、制糖等技术,医学、天文历算,以及佛教、袄教(拜火教)、景教、犹太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宗教。
——摘编自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载《文化艺术研究》,2015年第3期
【教师活动】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始,沟通中西,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国对外贸易沿着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为了便于管理,宋、元及明初政府在东南沿海一带海港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是朝贡贸易,外贸政策有所调整,由广州十三行代理。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北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当时的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且以后者为主。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当时,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50个国以上,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教师活动】海上丝绸之路为宋朝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怎么样呢?(阅读教材37页第1段第4、5行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红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船上载有数万件商品。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教师活动】中国政府是如何管理对外贸易的呢?
【学生活动】
(1)唐宋以后,官府设立“市舶司”;
(2)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公行。
【教师活动】理解“公行”和“十三行”的概念
1.公行亦称“官行”,广州十三行的行会组织,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创设,订有行规,旨在共同承组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行为,经办中外交涉事件和解决同业困难。因互相竞争,上述目的并未达到,且公行屡设缕废。《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2.“十三行”
清政府设立的在广州口岸特许经管进出口贸易的商行,是其有半官半离性质的外贸坐断机构。
【教师活动】中国古代的贸易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呢?阅读教材37页第1段剩余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1)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2)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教师活动】理解朝贡贸易。
从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特点来看,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贸易活动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对贡使携带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这一贸易政策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但也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教师活动】讲解丝绸之路的特征和历史价值
(1)特征:经济文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具有双向性、互惠性。
(2)历史价值
①打通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生产力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④助推了多样性文化文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和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教师讲解】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阻碍路上丝调之路的畅通。
(2)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3)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4)政府的开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教师活动】思考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2)外贸玫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
(3)官方贸易不以管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扩大政治影响力。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回答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学生活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群神宴》
《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画,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教师活动】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以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通过教材学习中国和世界早期货币发展情况。
(1)中国在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小亚细亚琥珀金币
【教师活动】货币的产生有什么意义呢?
(1)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2)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史料阅读】
材料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
——鲁褒《钱神论》
【教师解读】“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货币的崇拜;“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揭示出货币对传统儒家标榜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扭曲。
【教师活动】讲解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特点。
(1)多元货币体系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古代并不集于一体。铜钱、白银和纸币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同时存在,但有时这些货币形态并不是作为流通货币,而是一种贮藏手段。
(2)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中并不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封建性的特征。
(3)货币形态最终归向贵金属。两宋时期纸币制度的形成本质上是商品性和信用性关系调整的产物。但是其后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头条的失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归复。
(4)信用性纸币制度的早产、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代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将征。
2.信贷
【教师活动】展示信贷的含义、特点、原则
含义: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特点:偿还性;增殖性;流通性。
原则:①以流动性为基础;②以安全性为条件;③以收益性为目标。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
公元前22—前21世纪
公元前16—前11世纪
公元前4世纪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38页第2段内容,填充表格。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维形。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 《周礼》中借贷被称之为“贷”“取予”“同财货”,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立以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早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贷业研究》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38页第3段内容,思考古代中国信贷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填充表格
春秋时期
唐朝
宋代
明朝中期以后
清朝
①春秋时期: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货币信贷出现。
②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③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④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⑤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货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教师活动】补充“飞钱”的概念。
“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3.商业契约
【教师活动】展示商业契约的含义、特点。
(1)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2)特点:①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③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④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
古埃及
两河流域
中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9页内容,填充表格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已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两河流域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中国 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教师活动】讲解契约产生原因、作用
(1)产生原因:契约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在平等的条件下经常发生对双方都有利的各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发展成各种交换协议,达成文字约定即契约。
(2)契约的作用
①规范交易行为,维持交易秩序,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商品生产经管的健康发展。
②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维护其的关系双方的利益。
③使社会形成重诺守的、讲求信用的氛围,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缓和杜会矛盾,推护社会秩序。
课后总结
人类交换的需要产生了商业贸易。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较早地出现了商贸活动,并且在商贸活动中陆续出现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古代的商贸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贸往来,扩大了物品的交换,也间接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板书设计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