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
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铜丝、澄清石灰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
1.乙醇的性质
(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
实验结论:乙醇是 液体,有特殊香味。
无色
(2)乙醇燃烧产物的验证
实验操作 用一个干燥的小烧杯1倒置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2倒置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干燥的小烧杯1有 生成;小烧杯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乙醇燃烧生成 ,
方程式为 。
水珠
二氧化碳和水
(2)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实验操作 向一支试管中加少量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变化,反复几次
现象 灼烧的铜丝表面变 ,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又变成 色;能闻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 气味
结论 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或银)存在的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
化学方程式为 。
黑
红
强烈的刺激性
2.乙酸的性质
(1)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
实验结论:乙酸是 液体,有强烈 气味。
无色
刺激性
(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实验操作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稀醋酸溶液,加入紫色石蕊试剂,观察现象;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除去氧化层的镁条,然后加入约2ml稀醋酸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①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说明乙酸呈 性;
②镁条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结论 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酸
2CH3COOH+Mg→(CH3COO)2Mg+H2↑
(3)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实验装置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乙酸酸性比碳酸强,反应化学方程式
,
。
试剂:A是醋酸,
B是碳酸钠溶液,
C是澄清石灰水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CO2+Ca(OH)2===CaCO3↓+H2O
(4)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操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 产生,且能闻到 。
实验结论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 反应,生成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酯化
乙酸乙酯
水
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提示:反复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乙醛更多,更易感知实验现象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提示: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为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液体分层;饱和Na2CO3溶液分层,上层是无色油状液体,在溶液内,有无色气泡产生,因为挥发出的乙酸有酸性,能和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