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一年级上册 跳绳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一年级上册 跳绳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11-18 20: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名称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并脚跳绳》 学科 体育
一.教学主题
《并脚跳绳》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跳绳运动是一项人人喜爱的全民健身运动,也是小学生最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之一,它器械简单,携带方便,简单易学,花样繁多,又不受场地限制,不受时空限制,安全可靠,便于开展。通过跳绳项目的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花样跳绳技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灵敏性、协调性、快速反应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平衡感、节奏感、空间感;以及注意力、自信心、承受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自律能力和养成自律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意识。
三.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 小学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我选择以跳绳游戏为主要形式,以跳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使80%的学生熟练掌握单摇跳绳的动作,使95%的学生能说出单摇跳绳的动作要领和练习的方法。 认知目标: 先练后教,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受跳绳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身体灵活性、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与运动节奏相融合的和谐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良好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社会适应: 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展创新精神,增强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快乐竞争的自信和勇气,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跳绳解读什么是跳绳?定义、概念、历史 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这种游戏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跳绳益处播放视频《跳绳的益处》学生感受更直观 跳绳种类塑料跳绳 棉线跳绳 竹节跳绳 沙式跳绳 钢丝跳绳 准备工作跳绳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高调整绳子的长度。 通常的做法:双脚并拢双手握住绳柄,拉直跳绳到腋下(胸口) ②穿着舒适,方便运动。 ③选择合适的场地,以草坪、木地板、土地或运动场最佳。 ④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进行身体舒展。学习内容基本训练:空跳、摇绳、空跳摇绳 重点内容:并脚跳 视频演示跳绳及其分解动作 单次并脚跳 1.教师示范讲解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观察手和脚的发力顺序 2.引入跳绳口诀 3.组织学生先徒手练习后持绳持绳练习 4.纠错指导,运用口诀纠错 5.安排学生自由练习 6.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连续并脚跳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徒手练习(4X8拍,2组)。 2.学生自己体验连续并脚跳绳技术,教师强调落地方法是前脚掌轻巧落地。 3.把绳对折,原地摇绳练习,教师要强调屈肘动作(2~3次)。 4.组织学生进行不计时20个、30个、40个的练习(3次)。 5.组织学生进行20秒、30秒、60秒的计时练习(3次)。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数争第一的练习(1次)。 7.教师进行评价。
六、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目的
所选技术:多媒体播放视频、演示文稿 使用目的:使用多媒体视频进行知识的示范讲解,符合小学生的奈年龄特征,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完备,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喜新求变的心理也决定了直观、动感的教学媒介对学生具有特殊吸引力,可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之发展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对体育课程比较感兴趣,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呆板、单一,学生依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明显的削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