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21《三黑和土地》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体会土地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学生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教学难点∶能体会土地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学生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四、说学情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便很难理解文中所呈现出来的强烈情感,帮助孩子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主人公的情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妈妈离开你们很久突然回来了,你们会怎么样?
2、学生谈谈妈妈回到自己身边的感受。
3、土地对农民来说一样重要,新中国成立前,土地不属于农民,新中国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看看重新拥有土豆的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步骤二、初读古诗,谈谈感受。
1、学生自读古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和词语。
耙、蹚、痒抓抓
2、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两遍,说说自己朗读完的感受。
步骤三、感受“热爱”。
1、学生朗读诗歌的1-3小节,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整个生命”、“投入”、“恨不得”、“恨不得”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1-3小节。
4、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的 1-3小节。
步骤四、体会“热爱”。
学生朗读诗歌的 4-9小节,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三黑是如何耙地的?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黑就是这样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三黑的精耕细作。)
2、被三黑耙过的土地都变成了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被耙过的土地还可以变成什么?仿照作者的手法写一小段诗歌。
(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变成了刚梳的头,一张软床。学生仿写的句子: 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就像天上美丽的云朵,叫人想在上面翩翩起舞;
3、思考“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学生结合课外的阅读资料,理解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农民没有土地,现在农民重新拥有了土地,五、感受“喜悦”。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的10-15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耙过地的三黑坐在地头,他在看什么?听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看—荞麦—开花—雪; 听—蝈蝈—叫唤)
2、为什么三黑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和现在?
(小时候—逮蝈蝈—爹娘骂地主骂—不幸;现在—招呼小孩来自己地理逮蝈蝈—幸福)
3、拥有土地的三黑都打算干什么?这说明什么?
(合伙种田,买毛驴送公粮,看闺女;三黑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农民的心情很愉悦。)
步骤五、感受“喜悦”。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的10-15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耙过地的三黑坐在地头,他在看什么?听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看—荞麦—开花—雪; 听—蝈蝈—叫唤)
2、为什么三黑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和现在?
(小时候—逮蝈蝈—爹娘骂地主骂—不幸;现在—招呼小孩来自己地理逮蝈蝈—幸福)
3、拥有土地的三黑都打算干什么?这说明什么?
(合伙种田,买毛驴送公粮,看闺女;三黑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
步骤六、整体感受。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1、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三黑?
2、作者仅仅是在写三黑吗?
3、学完课文你对土地又有怎样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三黑和土地
农民
热爱 亲切 满足
爱土地
八、说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学生与诗歌有一定的情感距离。在介绍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后,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热爱。整个教学设计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态度。在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对土地的情感也更加深厚了。同时,在仿写诗歌的训练中,很多学生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深情。